华裔移民史 劳思源字字血泪
5月是亚太裔传统月,提醒华裔不应忘记先祖移民美国的辛酸及奋斗史。长堤州大退休心理学系华裔教授劳思源(John Jung),2005年起陆续将早期在新大陆从事洗衣店、中餐馆及杂货店等行业华人,创业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写成四本英文书问市,因此经常获全国各地亚太裔社团邀请演讲,分享心得。
劳思源是第二代华裔,提及英文与中文名字差距极大,是因为父母来美为了获得合法移民身分,属于「纸上出生公民」(paper-born)。他父母来自广东开平,1920年代至1950年代在乔治亚州梅肯市(Macon)经营洗衣店,是当地唯一华裔家庭。他的父母养育两女两男,从小都须在洗衣店帮忙。
「当时华裔备受歧视,木材、挖矿、制鞋、制菸等获利较高行业被白人把持,不准华裔经营,华裔只有从事不需要太多英文、入门费用不高的洗衣店」,劳思源说,即便从事白人不屑的洗衣店,白人继续花样百出,如通过对洗衣店加徵税赋,晚上10时后不得工作否则将加徵罚款,不准华人在木制建筑物开洗衣店,避免火灾,但白人却无此限制。
劳思源回忆成长岁月父母每天都在店里忙得团团转,加上被白人及黑人主导的社区视为「非我族类」,从没看过父母有过任何地方朋友来访。唯一对外讯息是从旧金山寄来的中文报。当时学校仍有种族隔离政策,白人及非裔上的学校、看的戏院、喝水的饮水器都有分别。有趣的是,他家姊弟都被归类为「白人」,与白人一起分享资源。
但他15岁时,父母选择搬迁到旧金山,原因是他两个姊姊长大成人,父母担心她们在种族隔离的乔治亚州找不到对象。
提及最初写书动机,他说是为了感恩父母及寻找身为华裔美人的定位。「有些问题困扰我多年,如我在成长过程难以理解我是谁,尤其我并非在华埠等华裔较多社区长大,但我一直迴避。身为40多年心理学教授,才开始检视自己的个人发展和转变。」
劳思源写的四本英文书分别是有自传意味在内的「南方炒饭:在深入南方的中国洗衣店生活」(Southern Fried Rice: Life in A Chinese Laundry in the Deep South )。有多位华人洗衣店业者受访故事的「中国洗衣店:金山存活的门票」(Chinese Laundries: Tickets to Survival on Gold Mountain)。在密西西比州及阿肯色州交界的河流附近从事杂货店的华人业者故事「棉花地的筷子: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中国杂货店」(Chopsticks in the Land of Cotton: Lives of Mississippi Delta Chinese Grocers)。探讨华人中餐馆在美兴起历程的「甜和酸:华人家庭餐馆的生活」(Sweet and Sour: Life in Chinese Family Restaurants)。
劳思源已应罗斯密图书馆之邀,在23日晚6时30分 至7时45分举行的亚太裔传统月庆祝活动上演讲。
劳思源是第二代华裔,提及英文与中文名字差距极大,是因为父母来美为了获得合法移民身分,属于「纸上出生公民」(paper-born)。他父母来自广东开平,1920年代至1950年代在乔治亚州梅肯市(Macon)经营洗衣店,是当地唯一华裔家庭。他的父母养育两女两男,从小都须在洗衣店帮忙。
「当时华裔备受歧视,木材、挖矿、制鞋、制菸等获利较高行业被白人把持,不准华裔经营,华裔只有从事不需要太多英文、入门费用不高的洗衣店」,劳思源说,即便从事白人不屑的洗衣店,白人继续花样百出,如通过对洗衣店加徵税赋,晚上10时后不得工作否则将加徵罚款,不准华人在木制建筑物开洗衣店,避免火灾,但白人却无此限制。
劳思源回忆成长岁月父母每天都在店里忙得团团转,加上被白人及黑人主导的社区视为「非我族类」,从没看过父母有过任何地方朋友来访。唯一对外讯息是从旧金山寄来的中文报。当时学校仍有种族隔离政策,白人及非裔上的学校、看的戏院、喝水的饮水器都有分别。有趣的是,他家姊弟都被归类为「白人」,与白人一起分享资源。
但他15岁时,父母选择搬迁到旧金山,原因是他两个姊姊长大成人,父母担心她们在种族隔离的乔治亚州找不到对象。
提及最初写书动机,他说是为了感恩父母及寻找身为华裔美人的定位。「有些问题困扰我多年,如我在成长过程难以理解我是谁,尤其我并非在华埠等华裔较多社区长大,但我一直迴避。身为40多年心理学教授,才开始检视自己的个人发展和转变。」
劳思源写的四本英文书分别是有自传意味在内的「南方炒饭:在深入南方的中国洗衣店生活」(Southern Fried Rice: Life in A Chinese Laundry in the Deep South )。有多位华人洗衣店业者受访故事的「中国洗衣店:金山存活的门票」(Chinese Laundries: Tickets to Survival on Gold Mountain)。在密西西比州及阿肯色州交界的河流附近从事杂货店的华人业者故事「棉花地的筷子: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中国杂货店」(Chopsticks in the Land of Cotton: Lives of Mississippi Delta Chinese Grocers)。探讨华人中餐馆在美兴起历程的「甜和酸:华人家庭餐馆的生活」(Sweet and Sour: Life in Chinese Family Restaurants)。
劳思源已应罗斯密图书馆之邀,在23日晚6时30分 至7时45分举行的亚太裔传统月庆祝活动上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