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中国结」 编织「春节情」
为庆祝一年一度的农历春节,驻纽约台北经文处台湾书院将于19日(周四)下午2时举办中国结艺术讲座,邀请王幼波示范解说,弘扬传统编织艺术之美。王幼波将在讲座中介绍中国结的历史演变,现场示范编织中国结的技巧,让参加者在短时间内学习中国结编织要领,培养赏析能力。
中国结是利用绳结做出吉祥的图案。早在约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当时的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用绳子打结,使用骨针和线的缝补技巧,将兽皮缝合起来穿在身上遮体御寒。中国结艺术发展至清代已近非常高的境界,式样多、名目巧,绳结装饰性提升至艺术性。民国以后,由于西方观念与科技时代的来临,致使其实用性不高,又无法长期保存的结艺日趋式微。
驻纽约台北文化中心主任游淑静表示,近年在政府与民间的提倡推广下,中国结又大为流行,结饰变化繁多而雅緻,编用的线材除了棉、麻、丝、尼龙和皮线之外,还有金银等金属线材,更增强中国结装饰的功能和适用的范围。
中国结多用于服装及配饰上,也逐渐由实用性走向装饰性,无论是衣服配件和礼物包装,或室内各种陈设器的装饰,只要用到绳线绑的地方,都可以编上中国结,特别在喜庆佳节中将作品的命名「双寿」、「双喜」、「如意」、「鲤跃龙门」、「福寿双全」等吉祥文字,更能将富丽多采的各种编结艺术,给生活带来洋洋的喜气与祥和,也为中国结打造出举足轻重的地位。
活动地点为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地址为曼哈坦东42街1号,现场将提供材料供观众学习。预约请洽刘忠耿秘书,电子邮件为philip@tpecc.org,洽询电话(212)697-6188转2。
中国结是利用绳结做出吉祥的图案。早在约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当时的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用绳子打结,使用骨针和线的缝补技巧,将兽皮缝合起来穿在身上遮体御寒。中国结艺术发展至清代已近非常高的境界,式样多、名目巧,绳结装饰性提升至艺术性。民国以后,由于西方观念与科技时代的来临,致使其实用性不高,又无法长期保存的结艺日趋式微。
驻纽约台北文化中心主任游淑静表示,近年在政府与民间的提倡推广下,中国结又大为流行,结饰变化繁多而雅緻,编用的线材除了棉、麻、丝、尼龙和皮线之外,还有金银等金属线材,更增强中国结装饰的功能和适用的范围。
中国结多用于服装及配饰上,也逐渐由实用性走向装饰性,无论是衣服配件和礼物包装,或室内各种陈设器的装饰,只要用到绳线绑的地方,都可以编上中国结,特别在喜庆佳节中将作品的命名「双寿」、「双喜」、「如意」、「鲤跃龙门」、「福寿双全」等吉祥文字,更能将富丽多采的各种编结艺术,给生活带来洋洋的喜气与祥和,也为中国结打造出举足轻重的地位。
活动地点为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地址为曼哈坦东42街1号,现场将提供材料供观众学习。预约请洽刘忠耿秘书,电子邮件为philip@tpecc.org,洽询电话(212)697-618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