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佳 性感新潮 话题多
王羽佳(Yuja Wang)的首次卡内基音乐厅个人独奏会将在10月20日举行,和她的电话採访,是安排在一个星期一早上10点钟。这个时间对工作主要是在晚上的表演艺术家来说,通常是嫌早的,不过电话那一头的王羽佳听起来却是神采奕奕,原来她「前一晚才从奥斯陆飞回来,现在还是过的欧洲时间!」
每年110场的音乐会,王羽佳几乎已经是过着以旅馆为家的生活。她14岁就只身从北京到加拿大独立求学,十年下来,早就习惯独立过生活。一个人提行李箱、check in旅馆她不怕,最怕的一是机场安检的烦人,二是飞机上小孩哭闹,所以她背包里必定带着一对隔音效果超好的Bose耳机,一上机就戴上,与外界隔离,享受她最喜欢的消遣—看电影。她喜欢看的是艺术片、非主流和老电影,对她来说,「花样年华」已经是「老」了。这也难怪,2000年这部片出品时,她还只是青少年。
然而她这个年代的钢琴家,也正是最近刚被纽约时报音乐主评Anthony Tommasini形容为技巧好到「什么都可以弹」的一代,而王羽佳就是Tommasini第一个引用的例子。
Tommasini不是第一个注意到王羽佳技巧的人,许多世界级的指挥家,包括Claudio Abbado和Charles Dutoit,都对她赞赏有加。她的录音获得葛莱美提名、去年又获颁Avery Fisher成就奖。在Youtube至今仍热传她三年前公开表演的一首让人目瞪口呆的超级高速「大黄蜂」(The Flight of Bumble-Bee)。
仅管有着摄人的技巧,王羽佳却不觉得这是她音乐的全部,她说:「『现在的孩子不得了,什么都能弹』这种话,我15年前在中国就听过。」很多从前认为是非凡的技巧,对她这一代来说,只是必备的工具,「炫技」在年轻时是好玩有趣的,现在的她,却希望「能靠我的技巧去感动观众,让他们通过我的诠释,去了解作曲家的意图,进入到另一个音乐的世界」。
要成为一个真正出色的音乐家,王羽佳说必须要「与人有所不同」,但并不是为不同而不同,而是要从她自己对音乐的了解出发。所以她喜欢看第一版的乐谱,没有经过后人的编辑,直接体会作曲家的原意。她演奏前也不会听其他人的录音,「除非我已经完全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
拥有「什么都能弹」的技巧,要选些什么在音乐会上弹,仍然是一个问题。王羽佳的第一张录音里有20世纪匈牙利作曲家Ligeti的前奏曲,很受好评;最近刚在音乐会里弹过Bartok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她觉得很过瘾;下半年要弹Berg的协奏曲,她也很兴奋。但她承认,这一阵子新音乐弹得较少,因为演出太多,学新曲的时间就少。同时协奏曲的曲目,乐团、指挥、主办方个个都有意见,也不是独奏家说了就算。
独奏会她就有比较多的主导,她在卡内基的曲目,包括普罗柯菲夫的第六号奏鸣曲和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都是她有特别领会的,尤其是李斯特,讲的是「与魔鬼有约」的浮士德故事,她很喜欢。另外一首,可能是贝多芬或史克里亚宾,她还没决定。
除了在音乐上有过人的天才,王羽佳在很多地方,跟其他年轻女孩没什么不同,像她喜欢Lady Gaga、喜欢研究星相、同时还喜欢逛街买衣服,她与杭州一个服装设计家合作,也做过Elle和义大利Vogue的模特儿。不过正是她最新的一个时尚选择,让她成为古典乐界话题人物。上个月她在好莱坞露天音乐厅演出,穿了一件曲线毕露的橘红小洋装和一双「恨天高」,被洛杉矶时报乐评Mark Swed形容是「再短一点就要限18岁以下观众入场」、鞋再高一点,「不要说走路、连踏踏板都可能有困难」。
虽然Swed在乐评里赞扬她的演出「充满品味、技巧无懈可击」,但之后的讨论,却都聚焦在她的服装上,连她的经纪人都要她「封口」。
对此王羽佳的看法是﹕「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大不了。」她说「我喜欢穿漂亮衣服,喜欢鲜艳的色彩,」夏天的洛杉矶天气热,又是户外演出,穿得清凉一点,她认为 「并不为过」。事实上她这身打扮,早在6月已经在旧金山交响乐团的演出上现身,当时也并没有造成话题,直到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炒起来,才变成新闻。
王羽佳说,每个观众看她都不一样,她也顾不到去讨好每一个人,只能「做我自己」。不管在演出在练习时,她都喜欢假想一个理想的观众,这个观众能够「看透我的表面,听到我音乐里所要传达的」。
这也显示,古典乐坛正在改变。年轻一辈的表演者有新的想法,不一定要跟随传统,但是观众甚至乐评,很多时候还是银髮族,未必接受后一辈的挑战。有趣的是,在音乐诠释上,观众却是想要听到与众不同的演出,演奏者内在的特立独行,反映在外,有时也是理所当然。
那么王羽佳10月20日的演出,会是贝多芬还是史可里亚宾?服装会是端庄典雅还是小巧可爱,这是她留给观众的悬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她有「足够的技巧,可以弹任何曲子」!
王羽佳独奏会票价30至86元,查询网站www.carnegiehall.org或致电212-247-7800。
每年110场的音乐会,王羽佳几乎已经是过着以旅馆为家的生活。她14岁就只身从北京到加拿大独立求学,十年下来,早就习惯独立过生活。一个人提行李箱、check in旅馆她不怕,最怕的一是机场安检的烦人,二是飞机上小孩哭闹,所以她背包里必定带着一对隔音效果超好的Bose耳机,一上机就戴上,与外界隔离,享受她最喜欢的消遣—看电影。她喜欢看的是艺术片、非主流和老电影,对她来说,「花样年华」已经是「老」了。这也难怪,2000年这部片出品时,她还只是青少年。
然而她这个年代的钢琴家,也正是最近刚被纽约时报音乐主评Anthony Tommasini形容为技巧好到「什么都可以弹」的一代,而王羽佳就是Tommasini第一个引用的例子。
Tommasini不是第一个注意到王羽佳技巧的人,许多世界级的指挥家,包括Claudio Abbado和Charles Dutoit,都对她赞赏有加。她的录音获得葛莱美提名、去年又获颁Avery Fisher成就奖。在Youtube至今仍热传她三年前公开表演的一首让人目瞪口呆的超级高速「大黄蜂」(The Flight of Bumble-Bee)。
仅管有着摄人的技巧,王羽佳却不觉得这是她音乐的全部,她说:「『现在的孩子不得了,什么都能弹』这种话,我15年前在中国就听过。」很多从前认为是非凡的技巧,对她这一代来说,只是必备的工具,「炫技」在年轻时是好玩有趣的,现在的她,却希望「能靠我的技巧去感动观众,让他们通过我的诠释,去了解作曲家的意图,进入到另一个音乐的世界」。
要成为一个真正出色的音乐家,王羽佳说必须要「与人有所不同」,但并不是为不同而不同,而是要从她自己对音乐的了解出发。所以她喜欢看第一版的乐谱,没有经过后人的编辑,直接体会作曲家的原意。她演奏前也不会听其他人的录音,「除非我已经完全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
拥有「什么都能弹」的技巧,要选些什么在音乐会上弹,仍然是一个问题。王羽佳的第一张录音里有20世纪匈牙利作曲家Ligeti的前奏曲,很受好评;最近刚在音乐会里弹过Bartok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她觉得很过瘾;下半年要弹Berg的协奏曲,她也很兴奋。但她承认,这一阵子新音乐弹得较少,因为演出太多,学新曲的时间就少。同时协奏曲的曲目,乐团、指挥、主办方个个都有意见,也不是独奏家说了就算。
独奏会她就有比较多的主导,她在卡内基的曲目,包括普罗柯菲夫的第六号奏鸣曲和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都是她有特别领会的,尤其是李斯特,讲的是「与魔鬼有约」的浮士德故事,她很喜欢。另外一首,可能是贝多芬或史克里亚宾,她还没决定。
除了在音乐上有过人的天才,王羽佳在很多地方,跟其他年轻女孩没什么不同,像她喜欢Lady Gaga、喜欢研究星相、同时还喜欢逛街买衣服,她与杭州一个服装设计家合作,也做过Elle和义大利Vogue的模特儿。不过正是她最新的一个时尚选择,让她成为古典乐界话题人物。上个月她在好莱坞露天音乐厅演出,穿了一件曲线毕露的橘红小洋装和一双「恨天高」,被洛杉矶时报乐评Mark Swed形容是「再短一点就要限18岁以下观众入场」、鞋再高一点,「不要说走路、连踏踏板都可能有困难」。
虽然Swed在乐评里赞扬她的演出「充满品味、技巧无懈可击」,但之后的讨论,却都聚焦在她的服装上,连她的经纪人都要她「封口」。
对此王羽佳的看法是﹕「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大不了。」她说「我喜欢穿漂亮衣服,喜欢鲜艳的色彩,」夏天的洛杉矶天气热,又是户外演出,穿得清凉一点,她认为 「并不为过」。事实上她这身打扮,早在6月已经在旧金山交响乐团的演出上现身,当时也并没有造成话题,直到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炒起来,才变成新闻。
王羽佳说,每个观众看她都不一样,她也顾不到去讨好每一个人,只能「做我自己」。不管在演出在练习时,她都喜欢假想一个理想的观众,这个观众能够「看透我的表面,听到我音乐里所要传达的」。
这也显示,古典乐坛正在改变。年轻一辈的表演者有新的想法,不一定要跟随传统,但是观众甚至乐评,很多时候还是银髮族,未必接受后一辈的挑战。有趣的是,在音乐诠释上,观众却是想要听到与众不同的演出,演奏者内在的特立独行,反映在外,有时也是理所当然。
那么王羽佳10月20日的演出,会是贝多芬还是史可里亚宾?服装会是端庄典雅还是小巧可爱,这是她留给观众的悬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她有「足够的技巧,可以弹任何曲子」!
王羽佳独奏会票价30至86元,查询网站www.carnegiehall.org或致电212-247-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