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人口暴增 房荒将更严重
「华尔街日报」报导,未来几十年,纽约可能面对许多城市羡慕万分的一个问题:人口太多,无处安置。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城市房地产中心的报告,到2040年,纽约市预计增加100万以上的居民,但不可能有那么多住屋容纳他们,除非建造一个住宅城。

报告指出,最合乎逻辑的建造地点是纽约市的滨水区,包括皇后区的长岛市和威利点 (Willets Point)、布碌崙的红钩及金融区。

该中心的主任查克拉巴提 (Vishaan Chakrabarti)说,纽约市目前的大型房地产开发计画,例如远西城的哈德逊调车场 (Hudson Yards)和布碌崙的大西洋调车场 (Atlantic Yards)等的开发计画,对庞大的住屋需求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查克拉巴提说:「最令我惊异的是问题的严重性,它吹响了号角,指出我们没有足够住屋。」

报告撰写人预言纽约市未来仍像一块磁石,吸引移民、艺术家和年轻专业人士前来寻找财富,所以在不到30年内,纽约市的人口可能超过900万人,但仍略低于彭博政府的估计。彭博市府曾估计到2030年,纽约市的人口将增加100万以上。

市民是否希望自己的社区兴建更多公寓,还有待观察。例如在威廉斯堡,地铁拥挤不堪,通勤客往往要等候几班车才挤得上地铁;幼稚园的轮候名单十分长,承诺兴建的公园仍未动工。市政府尚未掌握到方法,使玻璃幕墙大厦林立的威廉斯堡,感觉像住宅区,而不是无生气的地方。

布碌崙下城的市议员詹姆士 (Letitia James)说,新开发的项目,赶走了工薪阶层的家庭。

她说:「我们完成了停车的研究,但对平价屋和中等收入住房损失的研究,尚未进行。」

在曼哈坦下城,为数不少的办公室大厦已改建为公寓。当地官员认为,该中心主张增加1万个新住屋单位的想法不当,除非这一区开办更多学校。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期间,金融区的学龄人口增加了两倍以上。

第一社区委员会主席凯瑟琳.麦克维.休斯 (Catherine McVay Hughes)说:「我们有一个球场在砲台公园城,遭珊迪破坏后,足球赛季全部取消,感谢民选官员,少棒比赛能够如期举行。」

安置新迁入的人,并非只在低人口密度的社区兴建住宅那么简单。纽约市超过四分之一的住房是一家庭结构,因此还有许多发展空间,以容纳更多的人。

但在许多地区,房价弥补不了40层高大厦的建筑成本。例如,皇后大道的地区,是否需求建设1万至1万5000个住屋单位,尚不清楚。

超级风暴珊迪 (Sandy)过后,海滨地区的众多住屋引发了严肃的问题,当时曼哈坦下城、长岛市和红钩的居民,需要避灾撤离家园数周或数月。

报告说,为未来风暴准备的需要,实际上是创建新住屋的一个机会。

对城市来说,人口增长不是一个糟糕的问题。2010年,纽约的人口已经攀升至820多万,而底特律下降至71万3777人,这是191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不过,人口问题对下任市长将会构成挑战。根据报告的推测,从现在至2040年,纽约市的人口增长速度,比2000至2010年期间快35%。

区域规画协会主席雅洛 (Robert Yaro)说,没有一套发展计画,人口增长最终会阻碍纽约市的经济发展。

他援引洋基队传奇球星贝拉 (Yogi Berra)的话说:「这个地方会变得十分拥挤,以后没有人会来了(The place will become so crowded tht nobody will go there anymore)。」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