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广红小兵发行 获肯定
前主流媒体华裔记者黄文广的第一本创作「红小兵:家庭回忆录」(The Little Red Guard,A Family Memoir)已于日前问世,并被评为2012年春季最值得期待的前十大非虚构小说之一。定居芝加哥的黄文广22日应视觉艺术家协会之邀,在亚太博物馆演讲。
黄文广指出,他这一代有不少人赶上六四天安门事件,但他像不少参与者一样,只是普通参与者,并非领导者。他的着作也不在对六四事件做批判或综结,只是花一个章节分享个人对六四的看法。该书更重要的目地在让华裔第二代瞭解父母那一代是如何生活、如何成长,也让对中国充满好奇的美国佬瞭解70、80及9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黄文广说,文化大革命时他才七岁,不管共产党当时所作所为是在为了建立新社会,但发现中国传统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观念并没有改变。该书从坚持土葬的高龄祖母的寿木做切入点,带出一段跨越30年的家族故事。
该书其实是一本关于人性、关于亲情的故事,能跨越文化隔阂,让中美两国读者都能找到共同点。
黄文广提及创作动机时说,刚来美国时只想融入主流,但随着年纪愈大,愈对中华文化眷恋,并有找回过去自己的欲望,以及愈能理解父亲生前的行事作风。
由于英文写作是他过去在中国大陆大学时的专业,黄文广认为,用英文写作不困难。他过去除担任英文媒体记者,并曾翻译许多大陆着名学者的文章和书籍。
黄文广曾担任「财富杂志」、「纽约时报」、「亚洲华尔街日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芝加哥论坛报」等主流媒体撰稿人。
该书出版以来,广获好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将该书列为2012春季最值得关注的非小说之一。「奥普拉杂志」(The Oprah Magazine)将该书排为春季最值得推荐的十本书的第二名。「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将该书列为十大关注回忆录之一。
黄文广指出,他这一代有不少人赶上六四天安门事件,但他像不少参与者一样,只是普通参与者,并非领导者。他的着作也不在对六四事件做批判或综结,只是花一个章节分享个人对六四的看法。该书更重要的目地在让华裔第二代瞭解父母那一代是如何生活、如何成长,也让对中国充满好奇的美国佬瞭解70、80及9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黄文广说,文化大革命时他才七岁,不管共产党当时所作所为是在为了建立新社会,但发现中国传统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观念并没有改变。该书从坚持土葬的高龄祖母的寿木做切入点,带出一段跨越30年的家族故事。
该书其实是一本关于人性、关于亲情的故事,能跨越文化隔阂,让中美两国读者都能找到共同点。
黄文广提及创作动机时说,刚来美国时只想融入主流,但随着年纪愈大,愈对中华文化眷恋,并有找回过去自己的欲望,以及愈能理解父亲生前的行事作风。
由于英文写作是他过去在中国大陆大学时的专业,黄文广认为,用英文写作不困难。他过去除担任英文媒体记者,并曾翻译许多大陆着名学者的文章和书籍。
黄文广曾担任「财富杂志」、「纽约时报」、「亚洲华尔街日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芝加哥论坛报」等主流媒体撰稿人。
该书出版以来,广获好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将该书列为2012春季最值得关注的非小说之一。「奥普拉杂志」(The Oprah Magazine)将该书排为春季最值得推荐的十本书的第二名。「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将该书列为十大关注回忆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