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撤旗决议掀起的波澜
中华总会馆的撤旗动议,在全美侨社引起不小震撼,从纽约、洛杉矶到芝加哥,新老侨团各抒己见,有反对和质疑声音,但也有赞成者唿应。

撤旗提议出于很现实的政治考量,某种意义上说是势之所至。日益增加的来自五星旗下新移民,对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有一种陌生或距离感。侨社与大陆政经商往来日益频繁,但中领馆与总会馆交往却常碍于旗子过门而不入。总会馆下面七大会馆绝大多已经易帜,总会馆撤旗应该早在意料之中。撤旗甚至换旗,可化解政治尴尬,加强新老侨互动,增进侨社与大陆的交流。

但是,撤旗的影响远超出交往便宜的考量。撤旗表决会议的分歧及全美侨社的两极态度,表明整个侨社在此一议题上的无奈与矛盾。

毫无疑问,悬挂作为国旗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意味着对一个特定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但是,对相当一部分侨胞来说,这同一面旗也代表着孙中山三民主义及自由平等博爱理念,除现实政治认同之外,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义涵。正因此,许多人认为,撤旗与否实有再思三思的必要。

随大陆经济发展及政策转变,特别是台湾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形势陡变。历史恩怨及意识形态对峙淡化,经贸旅游往来日频,从百姓民生福祉着眼,这是大势所趋更是大好事。也因此,为增进海外侨社不同背景的侨团往来,侨社撤旗可去除不必要困扰,两岸越走越近了,远在大洋彼岸的侨社还有什么可争?

但今日两岸之复杂政治情势,不同于以往新朝代旧朝的改旗易帜,亦不同于军阀混战群雄并起的「变幻大王旗」。海峡一方宣示已迈进民主社会,实现了三民主义理想。对岸同样认可三民主义主张,并自信正在进行的事业乃是孙中山理想的实践。但是,民主自由虽是两岸共同的理论追求,大陆的实际民主进程却与其理论相去甚远,政治改革仍在犹豫徘徊,值此关键时刻,侨社撤下代表民主自由的旗帜,是否表明对一党专制现实的认可,而令关心中国民主事业的海外华人无所适从?

撤旗风波,是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下,侨社左右为难困境的一种反应。对大陆推动民主改革,北美侨界曾给予支持声援,总会馆更功不可没。主持公道正义,崇尚自由民主的侨社,在同样追求自由民主的大陆民众心中,本身就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能在太平洋两岸的滚滚物流中继续挺立吗?

更多内容请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