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鹰洋曾攻陷中国金融市场
毗邻墨西哥的美国南加州,侨界正回顾中华民国建国百年历史,有一桩趣事不应被遗忘:从清末民初直到1930年代,墨西哥铸造的银币曾在万里之外的中国「登堂入室」,成为深受消费者与商家信任的流通货币。连中共早年在江西的「中央苏区」,也曾开设工厂,私铸仿冒的墨国银元,以维持红色政权运作。国势并不强盛的墨西哥,其货币竟能统治中国金融市场,这段史实殊堪玩味。

墨西哥银币因为正面有雄鹰叼蛇(其国徽图案)浮雕,被中国老百姓称为「鹰洋」或「墨洋」。这种银币成批进入中国,可追溯1840年的鸦片战争。当时战败的大清帝国被迫开放上海、广州、宁波、福州与厦门为通商口岸,登陆的外商带来铸造精美、品质稳定的「鹰洋」,用来支付货款。

1853年,两广总督叶名琛发布政令,准许「鹰洋」用于纳税。接着,上海道台又于1856年成立官办钱庄,收兑「鹰洋」。香港总督罗便臣(Sir Hercules Robinson)也不甘后人,于1863年宣布接受「鹰洋」为法偿货币。就这样,墨西哥银币取得清政府承认,逐渐排挤中国自铸、品质欠佳的「龙洋」,攻陷中国金融市场。

据清政府统计,输入中国的「鹰洋」在世纪之交已达3亿元,占全国银两总数的五分之一。未几清朝垮台,中华民国官方命令各铸币厂开铸统一规格的银元,因为新银币以大总统袁世凯头像为图案,故称「袁大头」。其间,「鹰洋」被大量熔化,用作铸造「国币」的原料。到这时,墨西哥的银币才逐步走下坡。

但「鹰洋」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民间收藏数额相当惊人,另一方面在西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外商继续视「鹰洋」为至宝,造成其市值高于「袁大头」,英商匯丰银行甚至挂出「非鹰洋不收」的告示。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爱国思潮高涨,中国银元才逐渐取代「鹰洋」。1930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饬令禁止「鹰洋」进口及流通,正式剥夺了这种外币的合法性。

不过,当时的中国战乱连年,政令不行,到了交通闭塞的农村,人们对禁令置若罔闻,照洋使用「鹰洋」。在江西井冈山实行武装割据的中共工农红军看准这一有利时机,从1932年起,就用缴获的铸币机在「中央苏区」私铸「鹰洋」。当时白银来源不足,所用都是从富裕人家没收得来的银器、首饰。为了暗中与正牌的墨西哥银币区分,「苏区」铸造的「鹰洋」都用钢錾打上小小的「工」字。

这种名副其实的「山寨银元」成色参差不齐,但流入国民政府统治区仍可鱼目混珠。红军用它来採购军需物资,以及禁运的食盐等物,维持根据地运作。江西红色政权能抗御政府军的多次围剿,撑持到1934年,这些「山寨鹰洋」功不可没。几十年后,带「工」字印记的井冈山银元已成为收藏家眼中的稀罕之物。

今天到墨西哥旅游的观光客,离开墨境前无不急于将手中的披索兑换回美钞,墨国的货币已毫无信誉可言。但若时光倒流80年,沉甸甸的「鹰洋」却是我们祖辈的最爱。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