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成全球发明专利龙头
仿冒全球知名厂牌的假药、假婴儿奶粉充斥中国大陆市场,盗版电脑软体、影音产品以低廉价格吸引观光客,令中国政府在追求经济快速成长之际,面临来自全球保障智慧财产权的压力。德雷克(Drake)大学法学院教授余家明(Peter Yu)9日应邀在尔湾加大以「中国将成为智慧财产权保护的后起之秀」为题发表演讲,分析中国推行保障智慧财产权将会有出人意外的结果。
中国对商标、智慧财产权及版权的保护不足,多年来深受已开发国家及西方大型企业诟病,知名厂牌企业不愿投注资金追究中国仿冒品的法律责任,余家明却认为,中国可能在五到15年内追随新加坡、南韩、台湾经济成长的轨迹,跨越成为智慧财产权保护的后起之秀,也将直接冲击美国及西方企业现有的优势。
根据201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专利局共接获52万6000余件申请案,其中21%由非居民提出,计有17万2000余项专利获批准。同年美国的专利申请案约50万3000余件,其中50%由非居民提出,共22万4000余项专利获批准。余家明指出,随着中国专利申请案大幅增加,中国每年批准的专利项目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发明专利的龙头,这些发明专利的水准也会日益上升,推动中国科技成长与创新。
中国专利数量大增的意外后果是,中国国内智慧财产权的法律诉讼案爆增,去年中国有约6000件有关专利的诉讼案,而美国仅有2000件,而去年中国有关商标的讼案共9000件,而美国仅3000件。余家明指出,去年中国专利讼案中只有约5%是外资企业提出的,因为许多外资企业仍相信诉讼的结果并无法增加企业盈余,不愿花钱上法庭解决问题,然而随着专利诉案的爆增,外资企业进军中国的成本也会相对增加。
最令外资企业头痛的是所谓的「专利蟑螂」 (patent cockroches),这是指一些人利用在大公司工作之余的时间,自行设计并申请到所谓的短期专利 (utility model),这类的短期专利由于门槛低,通过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加,于是就有人拿着这些并不见得有效的专利,开始告大公司,即使能获判几千美元的赔偿或和解金也值回票价。不了解中国三种专利类别的外国公司,常被这类讼案搞得一头雾水。
中国推动保护智慧财产权的成效,在专利案件数量激增上可见一斑,也造成另一个始料未及的后果,有可能威胁美国的全球竞争力,中国拥有廉价劳工与广大市场,如果再加上保障智慧财产权,促进科技创新,美国现有的优势将逐渐消失,预料更多美国企业将会考虑移往中国。
余家明表示,中国政府自2008年起开始推动自主式的智慧产权,加强保护智慧产权,迫使一些靠仿冒为生的业者往内陆迁移,因此,未来可能会出现仿冒品仍充斥内陆地区市场,但沿海省分则在保障智慧财产权方面有所改进。
以目前智慧财产权保障的地域差异而言,余家明指出,中国北方靠近天津、北京一带的企业以外销为主,官方重视保障企业机密,而南方新兴消费市场已趋成熟,除了以外销为主的厂商之外,也制造大批内销产品,官方较重视保障商标、版权。
余家明指出,另一项令外资企业意外的发现是,有些制造仿冒品的工厂,技术已达到能以假乱真的地步,这种情况下仿冒品工厂可能摇身一变成为合作的代工工厂。因此,余家明常建议中国的外资企业寻求法律以外的解决方式。
在香港念完中学来美的余家明是德雷克大学知识产权法中心主任,他也是美国纽约州与美国最高法院的执业律师,此次是应尔湾加大的梁氏中美商业和法律研究院之邀,在杰出学者讲座中发表演讲。
中国对商标、智慧财产权及版权的保护不足,多年来深受已开发国家及西方大型企业诟病,知名厂牌企业不愿投注资金追究中国仿冒品的法律责任,余家明却认为,中国可能在五到15年内追随新加坡、南韩、台湾经济成长的轨迹,跨越成为智慧财产权保护的后起之秀,也将直接冲击美国及西方企业现有的优势。
根据201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专利局共接获52万6000余件申请案,其中21%由非居民提出,计有17万2000余项专利获批准。同年美国的专利申请案约50万3000余件,其中50%由非居民提出,共22万4000余项专利获批准。余家明指出,随着中国专利申请案大幅增加,中国每年批准的专利项目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发明专利的龙头,这些发明专利的水准也会日益上升,推动中国科技成长与创新。
中国专利数量大增的意外后果是,中国国内智慧财产权的法律诉讼案爆增,去年中国有约6000件有关专利的诉讼案,而美国仅有2000件,而去年中国有关商标的讼案共9000件,而美国仅3000件。余家明指出,去年中国专利讼案中只有约5%是外资企业提出的,因为许多外资企业仍相信诉讼的结果并无法增加企业盈余,不愿花钱上法庭解决问题,然而随着专利诉案的爆增,外资企业进军中国的成本也会相对增加。
最令外资企业头痛的是所谓的「专利蟑螂」 (patent cockroches),这是指一些人利用在大公司工作之余的时间,自行设计并申请到所谓的短期专利 (utility model),这类的短期专利由于门槛低,通过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加,于是就有人拿着这些并不见得有效的专利,开始告大公司,即使能获判几千美元的赔偿或和解金也值回票价。不了解中国三种专利类别的外国公司,常被这类讼案搞得一头雾水。
中国推动保护智慧财产权的成效,在专利案件数量激增上可见一斑,也造成另一个始料未及的后果,有可能威胁美国的全球竞争力,中国拥有廉价劳工与广大市场,如果再加上保障智慧财产权,促进科技创新,美国现有的优势将逐渐消失,预料更多美国企业将会考虑移往中国。
余家明表示,中国政府自2008年起开始推动自主式的智慧产权,加强保护智慧产权,迫使一些靠仿冒为生的业者往内陆迁移,因此,未来可能会出现仿冒品仍充斥内陆地区市场,但沿海省分则在保障智慧财产权方面有所改进。
以目前智慧财产权保障的地域差异而言,余家明指出,中国北方靠近天津、北京一带的企业以外销为主,官方重视保障企业机密,而南方新兴消费市场已趋成熟,除了以外销为主的厂商之外,也制造大批内销产品,官方较重视保障商标、版权。
余家明指出,另一项令外资企业意外的发现是,有些制造仿冒品的工厂,技术已达到能以假乱真的地步,这种情况下仿冒品工厂可能摇身一变成为合作的代工工厂。因此,余家明常建议中国的外资企业寻求法律以外的解决方式。
在香港念完中学来美的余家明是德雷克大学知识产权法中心主任,他也是美国纽约州与美国最高法院的执业律师,此次是应尔湾加大的梁氏中美商业和法律研究院之邀,在杰出学者讲座中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