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平价小公寓计画受批评
纽约市长彭博宣布发展超小型公寓,以达到2014年在纽约各地兴建或保存16万5000户中低收入住宅的目标,可是一些维权人士、社区领袖和民选官员批评这项计画忽略了贫穷的大家庭。
「纽约时报」报导说,这个群体包括南布朗士区的西非人、布碌崙区的哈希迪教派犹太人,以及皇后区的孟加拉人等各种族群,他们的共同点是负担不起市场的昂贵租金,又找不到政府补助的平价住所。
当兼职汽车技工的童卡拉,就与妻子和六个子女,与另外两家人在南布朗士区合租一户三卧房公寓,一家八口挤在一个卧房,因为他们无力独自负担1112元月租。
纽约市政府补助的国宅,绝大多数是较小的统舱、一卧和二卧公寓,因为市政府官员根据人口型态,认为这种住所需求最大。
要政府把有限资源集中在少数群体身上是否公平,也受到质疑。纽约市的310万个家庭,平均有2.5个成员,只有11%家庭至少有五名成员。
市政府2009年批准在布碌崙一处新的平价住宅社区,兴建高比率的多卧房公寓,即引起诉讼,宣称大公寓不公平的偏袒哈希迪犹太人,不利非洲裔和拉丁美洲裔,而且兴建更多小公寓,比兴建数量较少的大公寓,可以裨益更多人。法官去年下达禁制令,拦下市政府的计画。
纽约市住宅局管理的将近18万户公寓,有22%是三卧房单位,4%至少有四卧房。但是,这些大公寓极少空出来,三卧房单位住户平均住了24.8年,四卧房单位平均22.9年。相形之下,统舱平均10.1年,一卧房为16.1年。
使大家庭住宅短缺问题更严重的是,国宅社区有1万4597个三卧房公寓、1354个四卧房公寓和159个五卧房公寓,现在只住了一、两个人。政府也想让他们搬到较小的公寓,可是等着住小公寓的人太多,要调整很困难。
「纽约时报」报导说,这个群体包括南布朗士区的西非人、布碌崙区的哈希迪教派犹太人,以及皇后区的孟加拉人等各种族群,他们的共同点是负担不起市场的昂贵租金,又找不到政府补助的平价住所。
当兼职汽车技工的童卡拉,就与妻子和六个子女,与另外两家人在南布朗士区合租一户三卧房公寓,一家八口挤在一个卧房,因为他们无力独自负担1112元月租。
纽约市政府补助的国宅,绝大多数是较小的统舱、一卧和二卧公寓,因为市政府官员根据人口型态,认为这种住所需求最大。
要政府把有限资源集中在少数群体身上是否公平,也受到质疑。纽约市的310万个家庭,平均有2.5个成员,只有11%家庭至少有五名成员。
市政府2009年批准在布碌崙一处新的平价住宅社区,兴建高比率的多卧房公寓,即引起诉讼,宣称大公寓不公平的偏袒哈希迪犹太人,不利非洲裔和拉丁美洲裔,而且兴建更多小公寓,比兴建数量较少的大公寓,可以裨益更多人。法官去年下达禁制令,拦下市政府的计画。
纽约市住宅局管理的将近18万户公寓,有22%是三卧房单位,4%至少有四卧房。但是,这些大公寓极少空出来,三卧房单位住户平均住了24.8年,四卧房单位平均22.9年。相形之下,统舱平均10.1年,一卧房为16.1年。
使大家庭住宅短缺问题更严重的是,国宅社区有1万4597个三卧房公寓、1354个四卧房公寓和159个五卧房公寓,现在只住了一、两个人。政府也想让他们搬到较小的公寓,可是等着住小公寓的人太多,要调整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