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一事无成?
教宗本笃16世决定辞职退位,举世震惊,辞职的理由是「年龄老迈」,但许多媒体分析,指教宗是因面对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一事无成」而退位。真是如此吗?
媒体列举的教宗希望达成的「成就」包括联合天主教会的保守派与急进派,重建天主教在欧洲的地位,扩大天主教在亚洲的立足点,巩固天主教在拉丁美洲的优势,在非洲取得宣教进展。
这是好大的一顶帽子,从欧亚到南美,再到非洲,几乎大半个地球,媒体也太看得起天主教了,也把教宗本笃16世看成超人,面对今日世界宗教早已势微,何苦强压如此重担于一人身上,换任何人接任教宗,「唤醒宗教意识」都是相当艰鉅的工作。
也有媒体批评,本笃16世上任后,多半採讨好教会内部保守派的政策,反堕胎、反同性恋,使得整个天主教会与世俗多元化世界愈来愈远。其实,这个批评可以说是针对整个天主教,但如只对教宗一人,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反堕胎,是反对扼杀生命,这是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不论与世俗走得近或远,都不可能改变。差别只在,急进派认为,这些人仍是天主的子女,他们这么做,虽然不对但仍须包容。
教宗在宣布退位后,主持圣灰周三的弥撒时说,今天主宰世界的是「宗教意识的消失」,没有人能免除将神放在角落里的诱惑,基督信徒亦然;今天的人受的试探不再是将石头变成饼或从圣殿顶上跳下去,在日常生活中慈悲为怀不是件容易的事,公开反对许多人视为理所当然的选择也不容易。这些选择就是意外受孕而选择堕胎,为了久病而选择安乐死,为了防治遗传疾病而做胚胎选择。
教宗是耶稣基督在世间的代表,是个崇高的职务,过去因为政治因素使教宗权力膨胀,如今也因为政治环境,教宗只受到尊重而已,影响力早已不再。教宗所能强调的,也就只能是伦理道德,也就只能是媒体所谓的「与世俗愈行愈远」。否则,他就不是教宗了。
本笃16世坚守教义,绝不退让,做到教宗应做的事,这就够了;不畏世俗眼光,能够在清醒时让位,给有能力的人做事,免得神智不清时拖累教会,这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
媒体列举的教宗希望达成的「成就」包括联合天主教会的保守派与急进派,重建天主教在欧洲的地位,扩大天主教在亚洲的立足点,巩固天主教在拉丁美洲的优势,在非洲取得宣教进展。
这是好大的一顶帽子,从欧亚到南美,再到非洲,几乎大半个地球,媒体也太看得起天主教了,也把教宗本笃16世看成超人,面对今日世界宗教早已势微,何苦强压如此重担于一人身上,换任何人接任教宗,「唤醒宗教意识」都是相当艰鉅的工作。
也有媒体批评,本笃16世上任后,多半採讨好教会内部保守派的政策,反堕胎、反同性恋,使得整个天主教会与世俗多元化世界愈来愈远。其实,这个批评可以说是针对整个天主教,但如只对教宗一人,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反堕胎,是反对扼杀生命,这是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不论与世俗走得近或远,都不可能改变。差别只在,急进派认为,这些人仍是天主的子女,他们这么做,虽然不对但仍须包容。
教宗在宣布退位后,主持圣灰周三的弥撒时说,今天主宰世界的是「宗教意识的消失」,没有人能免除将神放在角落里的诱惑,基督信徒亦然;今天的人受的试探不再是将石头变成饼或从圣殿顶上跳下去,在日常生活中慈悲为怀不是件容易的事,公开反对许多人视为理所当然的选择也不容易。这些选择就是意外受孕而选择堕胎,为了久病而选择安乐死,为了防治遗传疾病而做胚胎选择。
教宗是耶稣基督在世间的代表,是个崇高的职务,过去因为政治因素使教宗权力膨胀,如今也因为政治环境,教宗只受到尊重而已,影响力早已不再。教宗所能强调的,也就只能是伦理道德,也就只能是媒体所谓的「与世俗愈行愈远」。否则,他就不是教宗了。
本笃16世坚守教义,绝不退让,做到教宗应做的事,这就够了;不畏世俗眼光,能够在清醒时让位,给有能力的人做事,免得神智不清时拖累教会,这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