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0大餐馆谁说了算?
如果你选在去年4月24日周六打电话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餐厅Noma订位,当晚就有空位让你用餐。但若等到周一才订,你将要与10万人抢一张桌子。这48小时内惊天动地的变化,就在于Noma登上了「2010年度全球50大餐厅」第一名。
这份排行榜为英国着名美食杂志「餐厅」(Restaurant)于九年前推出,迅速成为全球餐馆最想追求的荣誉榜,而且就算挤到第49名,餐厅生意也会火爆。以法国大厨波士(Claude Bosi)在英国所开Hibiscus来说,它早在2004年就获得米其林两星,但在2010年首度登上全球50大餐厅时,生意一下子比过往好上数倍,让以往属于餐馆淡季的夏天挤满了慕名而来的亚洲游客。
球员兼裁判 制度遭诟病
不过,随着进入50大的餐馆身价水涨船高,拉票变得更为激烈,并且激起讨论究竟谁够格来评全球50大餐厅。
原来在2007年义大利的圣培露(San Pellegrino)天然矿泉水厂商开始赞助这活动时,世界各地的饕客都能参与投票。现在整个评鑑流程已全面制度化:全球分为27个区域,每区有一位主席负责指定30个评审,每人可投给七家餐馆,其中四票不得落在评审居住的地区,并且投的餐馆必须在过去18个月内亲自上门用餐。
然而,评审的身分并没要求严格保密,甚至地区主席的和往年评鑑员的名单全都公布在网站。同时,他们的身分包含记者、厨师、餐馆老闆和美食爱好者,让曾经参与投票的法国名厨萨瓦(Guy Savoy)批判50大「球员兼裁判」的规定,指责许多大厨至今仍在评审名单。
评审投票 可能道听涂说
50大另一受人指责之处,在于评审不需要证明过去18个月中曾经到过他们投票的餐馆。纽约时报美食版作家威洛比(John Willoughby)指出,过去连续两年高居前三名的西班牙El Bulli,可称世界上最难订到位的餐馆,仅有区区50个座位,某些评审很可能是听他人之言来判决。
最糟的是,由于入榜所牵涉的利益太大,某些国家开始动用政府资源来影响选票。北欧区主席海德贝格(Lars Peder Hedberg)指出,瑞典为了想当欧洲美食大国,不惜重金招待50大的地区主席和记者参加美食之旅。在2010年瑞典旅游局就带其中8位是评审的11位记者,让他们一毛钱不花吃遍该国顶级料理。
国家拉票 顶级料理任吃
50大颁奖典礼总监贾奈特(Nathan Garnett)并不把国家机关涉入当作坏事,强调国家招待的美食旅游反而能让评审本来根本没机会到过的餐厅,让候选名单更加丰富。
贾奈特的见解让各区主席毫不避讳接受国家招待,例如美国和加拿大区主席多林斯基(Steve Dolinsky)就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免费吃喝,完全由瑞典观光局买单,义大利区评审波切利(Alessandro Porcelli)还拿50大的钱在榜上有名的法国餐厅Le Chateaubriand邀请其他评审用餐,并且公开游说投票给特定餐馆。
在此情况下,号称具有全球性的50大榜单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餐馆加起来却只有八间,连西班牙El Bulli的主厨阿德里亚(Ferran Adria)都看不过去,建议每年都该更换全部评审,以及要求他们提供用餐的帐单。毕竟没有严格评审挑选制度,要夸口评出全球50大最好的餐厅,不免让人质疑:谁说了算?
这份排行榜为英国着名美食杂志「餐厅」(Restaurant)于九年前推出,迅速成为全球餐馆最想追求的荣誉榜,而且就算挤到第49名,餐厅生意也会火爆。以法国大厨波士(Claude Bosi)在英国所开Hibiscus来说,它早在2004年就获得米其林两星,但在2010年首度登上全球50大餐厅时,生意一下子比过往好上数倍,让以往属于餐馆淡季的夏天挤满了慕名而来的亚洲游客。
球员兼裁判 制度遭诟病
不过,随着进入50大的餐馆身价水涨船高,拉票变得更为激烈,并且激起讨论究竟谁够格来评全球50大餐厅。
原来在2007年义大利的圣培露(San Pellegrino)天然矿泉水厂商开始赞助这活动时,世界各地的饕客都能参与投票。现在整个评鑑流程已全面制度化:全球分为27个区域,每区有一位主席负责指定30个评审,每人可投给七家餐馆,其中四票不得落在评审居住的地区,并且投的餐馆必须在过去18个月内亲自上门用餐。
然而,评审的身分并没要求严格保密,甚至地区主席的和往年评鑑员的名单全都公布在网站。同时,他们的身分包含记者、厨师、餐馆老闆和美食爱好者,让曾经参与投票的法国名厨萨瓦(Guy Savoy)批判50大「球员兼裁判」的规定,指责许多大厨至今仍在评审名单。
评审投票 可能道听涂说
50大另一受人指责之处,在于评审不需要证明过去18个月中曾经到过他们投票的餐馆。纽约时报美食版作家威洛比(John Willoughby)指出,过去连续两年高居前三名的西班牙El Bulli,可称世界上最难订到位的餐馆,仅有区区50个座位,某些评审很可能是听他人之言来判决。
最糟的是,由于入榜所牵涉的利益太大,某些国家开始动用政府资源来影响选票。北欧区主席海德贝格(Lars Peder Hedberg)指出,瑞典为了想当欧洲美食大国,不惜重金招待50大的地区主席和记者参加美食之旅。在2010年瑞典旅游局就带其中8位是评审的11位记者,让他们一毛钱不花吃遍该国顶级料理。
国家拉票 顶级料理任吃
50大颁奖典礼总监贾奈特(Nathan Garnett)并不把国家机关涉入当作坏事,强调国家招待的美食旅游反而能让评审本来根本没机会到过的餐厅,让候选名单更加丰富。
贾奈特的见解让各区主席毫不避讳接受国家招待,例如美国和加拿大区主席多林斯基(Steve Dolinsky)就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免费吃喝,完全由瑞典观光局买单,义大利区评审波切利(Alessandro Porcelli)还拿50大的钱在榜上有名的法国餐厅Le Chateaubriand邀请其他评审用餐,并且公开游说投票给特定餐馆。
在此情况下,号称具有全球性的50大榜单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餐馆加起来却只有八间,连西班牙El Bulli的主厨阿德里亚(Ferran Adria)都看不过去,建议每年都该更换全部评审,以及要求他们提供用餐的帐单。毕竟没有严格评审挑选制度,要夸口评出全球50大最好的餐厅,不免让人质疑: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