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妈妈吃面
母亲节将至,有关送妈妈礼物的促销和报导,季节性地涌现。
在我眼前,浮现的却是前不久在南湾一家小馆子里看到的一幕:一个「老儿子」,和老妈妈围一小桌吃面。老母亲给人的感觉就是个「白」字,她满头银丝,面容素白,在中午硅谷的阳光里,夹起白面条缓缓品尝。
儿子总有60了吧,妈妈胃口小,儿子把海碗里的面拨进妈妈的小汤碗里。两人默默相对而食,像无声电影。
这是一家以面食闻名的馆子,经常可看到中年人陪年老爸妈共进餐,想来是面食好消化,耆老牙齿又普遍不好,面食还算嚼得动,成为没有多少选择下的选择。
就在这家餐馆旁,一家相熟的香港馆子才刚推荐给我菜牌上一道新选择:各式鲜菇炒面,佐以XO酱,既不加肉也无海鲜,滋味即已不俗。
但是面上配着烫得翠绿的芥兰,美则美矣,硬到不敢恭维。除非是二十啷噹岁的年轻人,谁能接受这等牙口挑战?
这些美丽的芥兰至终是拿回家中,又经烹煮才下得了口。
全球各地谈论老年化社会,湾区何尝不是?早来的留学生早已进入退休养老的年岁;来到异乡打拼有成的游子,尽心把父母接来奉养。可曾注意到,出外进食,银髮顾客绝非少数,周末时更常是食堂众客里的主角。
但是,有谁贴心想到老年人吃的特殊要求?年长者不该只是把菜、肉给煮烂点就能将就一餐,当生活里所有的事都缓下来,他们也应有适合自己的,色香味俱全的选择。
在这个讲究分众、客制化要求的商业社会,有多少人想到耆英族群对于食的要求?到书店,看到出版社能替想减肥的人编食谱、帮只用电锅烧菜做饭的人出主意,要到什么时候,能出一套替老人着想的元气食谱?
电影「桃姐」获众人喜欢,其中很细緻地讲到,桃姐中风之前替小主人烹牛舌。可惜没等到电影中刘德华所饰的Roger回来享用,桃姐就进了医院。这盘牛舌成为桃姐留给小少爷最后的、食的礼物。多日后,少爷和众老友在家打牌,肚饿,翻找到这只牛舌,大乐,分而食之,回味无穷。
叶德娴对主人的深情,这一老一少,从胃连到心的连绵关系,似乎都浓缩在这道滷牛舌里了。
饮食并非大道,但我们很可以期盼带年老的爸妈出去用餐时,不是只能点那几道豆腐,儿子带老妈妈下馆子,也不必只是分吃一碗简单的面条。
母亲节带妈妈出去吃一顿,细心替老人找到柔软好味道的吃法,比送鲜花礼品,都能成美好的记忆。
在我眼前,浮现的却是前不久在南湾一家小馆子里看到的一幕:一个「老儿子」,和老妈妈围一小桌吃面。老母亲给人的感觉就是个「白」字,她满头银丝,面容素白,在中午硅谷的阳光里,夹起白面条缓缓品尝。
儿子总有60了吧,妈妈胃口小,儿子把海碗里的面拨进妈妈的小汤碗里。两人默默相对而食,像无声电影。
这是一家以面食闻名的馆子,经常可看到中年人陪年老爸妈共进餐,想来是面食好消化,耆老牙齿又普遍不好,面食还算嚼得动,成为没有多少选择下的选择。
就在这家餐馆旁,一家相熟的香港馆子才刚推荐给我菜牌上一道新选择:各式鲜菇炒面,佐以XO酱,既不加肉也无海鲜,滋味即已不俗。
但是面上配着烫得翠绿的芥兰,美则美矣,硬到不敢恭维。除非是二十啷噹岁的年轻人,谁能接受这等牙口挑战?
这些美丽的芥兰至终是拿回家中,又经烹煮才下得了口。
全球各地谈论老年化社会,湾区何尝不是?早来的留学生早已进入退休养老的年岁;来到异乡打拼有成的游子,尽心把父母接来奉养。可曾注意到,出外进食,银髮顾客绝非少数,周末时更常是食堂众客里的主角。
但是,有谁贴心想到老年人吃的特殊要求?年长者不该只是把菜、肉给煮烂点就能将就一餐,当生活里所有的事都缓下来,他们也应有适合自己的,色香味俱全的选择。
在这个讲究分众、客制化要求的商业社会,有多少人想到耆英族群对于食的要求?到书店,看到出版社能替想减肥的人编食谱、帮只用电锅烧菜做饭的人出主意,要到什么时候,能出一套替老人着想的元气食谱?
电影「桃姐」获众人喜欢,其中很细緻地讲到,桃姐中风之前替小主人烹牛舌。可惜没等到电影中刘德华所饰的Roger回来享用,桃姐就进了医院。这盘牛舌成为桃姐留给小少爷最后的、食的礼物。多日后,少爷和众老友在家打牌,肚饿,翻找到这只牛舌,大乐,分而食之,回味无穷。
叶德娴对主人的深情,这一老一少,从胃连到心的连绵关系,似乎都浓缩在这道滷牛舌里了。
饮食并非大道,但我们很可以期盼带年老的爸妈出去用餐时,不是只能点那几道豆腐,儿子带老妈妈下馆子,也不必只是分吃一碗简单的面条。
母亲节带妈妈出去吃一顿,细心替老人找到柔软好味道的吃法,比送鲜花礼品,都能成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