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CA两特展 「时尚前线」遇「上海风华」
当上世纪初的老上海对上当今时尚的纽约,会有怎样的感觉呢?美国华人博物馆(MOCA)24日邀请媒体欣赏最新一季以时装为主题的两场特展,包括「时尚前线:美国华裔时装设计师」(Front Row: Chinese American Designers)和「上海风华:1910-40年代的新女性」(Shanghai Glamour: New Women 1910s-40s),将展至9月29日。
馆长高馨仁表示「跨地域和文化分际来探讨美国华裔文化是一个宏观命题,华博馆的时装主题展则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两个特展聚焦于两座世界时尚和商业之都-今日的纽约和20世纪初的上海,展现了不同时代风格各异的美。
「时尚前线」彰显纽约华裔时装设计师的成就,囊括了17位华人设计师的16件美仑美奂衣装,同时还有设计师视频访谈,讲述各自艺术视野和创业心路历程,展出作品来自邓姚莉、邓志明、萧志美、谭燕玉、冼书瀛、王薇薇和吴季刚、姚韵怡、林能平、林达克等。
「时尚前线」客座策展人、设计师平美美介绍,越来越多对华裔设计师的关注也和中国崛起大背景相关,配合博物馆口述历史要求,她也和设计师一一相约对话,为此做了不少功课。对于想要从事设计的年轻一代,她笑说,「可能我们只看到舞台上那美丽的瞬间,却不了解设计师背后要付出多少辛苦」,她指出刻苦是必不可少的,在坚持梦想同时,也不要忘记这包括很多商业运作。
参展的女装设计师姚韵怡分享,比起父母辈移民,觉得越来越多年轻一代愿意「冒险」去追随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要当医生和律师的「安全选择」。
而「上海风华」展览则展出1910至1940年代上海仕女开创的新风格,布展上搭配晕黄的灯光,再加上那个时代的黑白电影「情海重吻」、「银汉双星」、 「少奶奶的扇子」,以及乔其纱和丝绸缎面的柔美旗袍、精緻復古的派对舞鞋、旧上海「良友」等时尚明星画报,让人彷彿坠入着名作家张爱玲小说中的场景。
「上海风华」客座策展人、学者梅玫介绍,此次展览亮点包括15套风格各异的华美服装,其中12套借自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会,当时不同文化在那里交匯,迅速的吸收西方文化,几乎是同步」。
据了解,着名导演史东山太太华旦妮曾设计和穿过的「美美」牌旗袍也在展出之列,所有展品为首次在美国公开展出。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代表徐铮表示,许多展品都是从民间收购或是他人的捐赠品。展览详情请浏览网站www.mocanyc.org,美国华人博物馆在曼哈坦华埠中央街215号。
馆长高馨仁表示「跨地域和文化分际来探讨美国华裔文化是一个宏观命题,华博馆的时装主题展则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两个特展聚焦于两座世界时尚和商业之都-今日的纽约和20世纪初的上海,展现了不同时代风格各异的美。
「时尚前线」彰显纽约华裔时装设计师的成就,囊括了17位华人设计师的16件美仑美奂衣装,同时还有设计师视频访谈,讲述各自艺术视野和创业心路历程,展出作品来自邓姚莉、邓志明、萧志美、谭燕玉、冼书瀛、王薇薇和吴季刚、姚韵怡、林能平、林达克等。
「时尚前线」客座策展人、设计师平美美介绍,越来越多对华裔设计师的关注也和中国崛起大背景相关,配合博物馆口述历史要求,她也和设计师一一相约对话,为此做了不少功课。对于想要从事设计的年轻一代,她笑说,「可能我们只看到舞台上那美丽的瞬间,却不了解设计师背后要付出多少辛苦」,她指出刻苦是必不可少的,在坚持梦想同时,也不要忘记这包括很多商业运作。
参展的女装设计师姚韵怡分享,比起父母辈移民,觉得越来越多年轻一代愿意「冒险」去追随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要当医生和律师的「安全选择」。
而「上海风华」展览则展出1910至1940年代上海仕女开创的新风格,布展上搭配晕黄的灯光,再加上那个时代的黑白电影「情海重吻」、「银汉双星」、 「少奶奶的扇子」,以及乔其纱和丝绸缎面的柔美旗袍、精緻復古的派对舞鞋、旧上海「良友」等时尚明星画报,让人彷彿坠入着名作家张爱玲小说中的场景。
「上海风华」客座策展人、学者梅玫介绍,此次展览亮点包括15套风格各异的华美服装,其中12套借自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会,当时不同文化在那里交匯,迅速的吸收西方文化,几乎是同步」。
据了解,着名导演史东山太太华旦妮曾设计和穿过的「美美」牌旗袍也在展出之列,所有展品为首次在美国公开展出。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代表徐铮表示,许多展品都是从民间收购或是他人的捐赠品。展览详情请浏览网站www.mocanyc.org,美国华人博物馆在曼哈坦华埠中央街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