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金山人语》新科诺奖得主孟若与廖辉英
10日凌晨,正用平板电脑读一篇文章,突然电脑「咚」地一响,是纽约时报发来「突发新闻」:孟若获诺贝尔文学奖,时为4时零3分。随即进入纽时网站,除了这句话,找不到其他内容。所查其他网站此时尚无此消息。

惭愧,不知孟若(Alice Munro)是何方大家。立刻搜索,原来是一位82岁的加拿大老太太,50年代以来以短篇小说扬名文坛。再查新科得主和大陆及台湾的关系。「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中,有位林镇山曾发表论文:「记述女性的启蒙—廖辉英的『油麻菜籽』与爱丽思.孟若的『男孩与女孩』」,但找不到原文。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翻译出版了她的集子「逃离」(加拿大2004年出版),有八篇短篇小说,也是大陆迄今唯一的孟若专集。

书中有译者李文俊的「译后记」,读此文,可大致了解孟若。李透露,大陆「世界文学」等刊物曾翻译、评介孟若作品;孟若1980年代曾访问大陆。

廖辉英的小说和孟若的小说有何可作比较之处?马上去读「油麻菜籽」(1982年发表)和「男孩与女孩」(1968年发表)。哇!真的有不少相似之处。

第一,两部小说主角都是乡村女孩,都用第一人称道出故事情节。「油麻菜籽」主角是阿惠,对应的是她哥哥;「男孩与女孩」的主角是「我」,无名,对应的是她弟弟。

第二,两篇小说都探讨男女不平等,或重男轻女问题。「油麻菜籽」中,阿惠面对兄长的专宠骄纵。身为长女,阿惠每天要做很多家务还要照顾弟妹。「男孩与女孩」中,祖母告诉「我」,「女孩子关门不能太用力。」「女孩子坐下时,膝盖要併拢。」长辈要把她塑造成当时中产阶级家庭的典型女孩,她故意反叛,关门大声、坐下时双膝分开,内心想成为她父亲、一名养狐农人的好帮手。但家中所养之马逃走时,父亲却带着弟弟一起追捕,而非她。

「男孩与女孩」时间跨度不长,故事结束时还在乡下,「我」还是小女孩。「油麻菜籽」却从乡村延展到城市,阿惠长大成人。

「男孩与女孩」笔调较轻松,作者描述乡村生活,细腻如工笔画。「油麻菜籽」文字较沉重。「油麻菜籽」更令人思考重男轻女问题。

李文俊说,孟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小镇Wingham,家乡经常成为其小说的地理背景,这有点像去年文学奖得主莫言笔下的老家:中国山东高密。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