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尔展出金树 见唐朝艺技美
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到4000年前,中华民族与黄金就有接触。而从出土的殷商文物可看出商代就有金器制造技术。唐朝更是中国金器发展的鼎盛阶段,非营利「宝尔博物馆」(Bowers Museum)「中国盛世:秦汉唐文物展」即推出多件金器,其中「金树」可看出唐朝金器工艺技术的精湛。
另外,与金树并列展出的「鎏金铁芯铜龙」为陕西博物馆镇馆之宝,造型飘逸欲飞,作工精美,也反映当时工匠技艺的纯熟。
唐朝金器不仅数量剧增,且品种丰富,造型优美,工艺技术也极复杂、精细。考古学家指出,唐朝前期,朝廷就设有金银作坊院,将大批工匠集中起来相互学习。这些工匠已懂得广泛使用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由于唐朝盛行佛教,阿弥陀佛为信徒描绘的极乐净土的风光是:黄金铺地、有七重楼阁、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等。由西安博物馆提供展出的金树,极可能是工匠为此愿景打造出来,寓含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响往与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金树是1971年从西安市东郊郭家滩出土,虽只重2.5克,树高13.5公分,却有树干、有枝叶,宛若一株栩栩如生的真树,道尽唐朝金器蓬勃发展的历史。
从西安市南郊草场坡出土的唐鎏金铁芯铜龙,质地是铁芯铜质,表面是鎏金,躯体弯曲、头大颈细、双目鼓睁、昂首翘尾、柔中带刚,矫健威严,彰显唐人的流风遗韵。
考古学家指出,铜龙出土之地在唐玄宗时是宰相燕国公张说的宅第。文献记载,法师曾告诉张,其宅西北处有王气,不宜取土。一个月后,法师又告诉张说,已被取土,恐有祸事。推断埋龙于地,可能是为了恢復王气,达到消灾解祸,祈福求瑞目的。
由于铜龙被视为祥瑞之物,也成为陕西博物馆镇馆之宝,并为该馆外借的主要展物。
该文物展至明年3月4日,接受预约售票,可上网www.museumtix.com ,或打电话:877-250-8999订票。
另外,与金树并列展出的「鎏金铁芯铜龙」为陕西博物馆镇馆之宝,造型飘逸欲飞,作工精美,也反映当时工匠技艺的纯熟。
唐朝金器不仅数量剧增,且品种丰富,造型优美,工艺技术也极复杂、精细。考古学家指出,唐朝前期,朝廷就设有金银作坊院,将大批工匠集中起来相互学习。这些工匠已懂得广泛使用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由于唐朝盛行佛教,阿弥陀佛为信徒描绘的极乐净土的风光是:黄金铺地、有七重楼阁、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等。由西安博物馆提供展出的金树,极可能是工匠为此愿景打造出来,寓含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响往与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金树是1971年从西安市东郊郭家滩出土,虽只重2.5克,树高13.5公分,却有树干、有枝叶,宛若一株栩栩如生的真树,道尽唐朝金器蓬勃发展的历史。
从西安市南郊草场坡出土的唐鎏金铁芯铜龙,质地是铁芯铜质,表面是鎏金,躯体弯曲、头大颈细、双目鼓睁、昂首翘尾、柔中带刚,矫健威严,彰显唐人的流风遗韵。
考古学家指出,铜龙出土之地在唐玄宗时是宰相燕国公张说的宅第。文献记载,法师曾告诉张,其宅西北处有王气,不宜取土。一个月后,法师又告诉张说,已被取土,恐有祸事。推断埋龙于地,可能是为了恢復王气,达到消灾解祸,祈福求瑞目的。
由于铜龙被视为祥瑞之物,也成为陕西博物馆镇馆之宝,并为该馆外借的主要展物。
该文物展至明年3月4日,接受预约售票,可上网www.museumtix.com ,或打电话:877-250-8999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