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鸿安专栏/300万元的想像力
不久前,一名硅谷富豪宣布设立一个「基础物理学奖」,并且颁发了第一届的奖金,共有九人得奖,每人300万元,奖金总数达2700万。每人300万,超过了诺贝尔奖(约120万元)。宣布得奖名单之日,刚好遇上伦奥开幕,消息被掩盖了,但这个奖项还有值得一记之处。
设立奖项和出资的富豪是米尔纳(Yuri Milner),他是俄国人,因投资脸书、推特和Zynga等社交网站而致富。一年前,他以1亿元的天价在硅谷洛斯阿图山购入一栋住宅,引起了轰动,这次砸2700万元,用作科研奖金,令人对他的财富观念耳目一新。
原来,现年50岁的米尔纳,年轻时学的是理论物理学(与爱因斯坦一样),1989年放弃撰写博士论文,改卖旧电脑(在俄国卖美国的旧电脑),然后再转行做投资,练出一种奇特的投资眼光,专选有潜力的科技初创公司,看准了就大举出手。1999年,脸书尚未显赫,他说服查克柏格,让他投资脸书,成为脸书的最大投资者。
米尔纳在俄读理论物理时,与沙卡洛夫(前苏联的氢弹之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在同一大学,沙卡洛夫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十年后,科学会变成怎样?」这个问题成为米尔纳的重要想像之源,也是他寻找初创公司和设立物理学奖的依据。
他投资初创公司,最重创见和远见,亦即创业的意念是否可行和具有潜力。他设立物理学奖,也着重创见和远见,九位得奖者都是他亲自挑选(第二届起,由本届得奖者挑选),他要找的都是具有创见和远见的物理学理论。
诺贝尔奖则不同,获奖理论必须经实验证实,甚至已经应用,因此物理学家提出理论后数十年才有机会得奖。米尔纳不同,九位得奖者的理论,虽已公认为杰出发明,但仍未完全证实。米尔纳要奖励的是想像力和发明力,让具有想像力的物理学家,无须等数十年,现在就可获奖。
在九位得奖者中,七人来自美国大学(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和史丹福),一人是印度物理学家,一人是法国数学家。史丹福的林德(Andrei Linde)是其中一名得奖者,他研究宇宙膨胀论,这项理论至今还未完全被证实。他回忆说,膨胀论最初提出时,像科幻小说,出于想像,但是却令人无限兴奋。
林德很支持米尔纳的奖项,因为基础物理学很冷门,乏人问津,这个奖或者有助吸引年轻人入行。他记得,自己年轻时选择物理学,正是受到令人兴奋的科学发明所影响。
硅谷科技人天天说「创新」,美国在经济不景中要提升竞争力,也天天说「创新」,米尔纳的奖项,虽集中于物理学,但对于宣扬想像和创新,应记一功。
设立奖项和出资的富豪是米尔纳(Yuri Milner),他是俄国人,因投资脸书、推特和Zynga等社交网站而致富。一年前,他以1亿元的天价在硅谷洛斯阿图山购入一栋住宅,引起了轰动,这次砸2700万元,用作科研奖金,令人对他的财富观念耳目一新。
原来,现年50岁的米尔纳,年轻时学的是理论物理学(与爱因斯坦一样),1989年放弃撰写博士论文,改卖旧电脑(在俄国卖美国的旧电脑),然后再转行做投资,练出一种奇特的投资眼光,专选有潜力的科技初创公司,看准了就大举出手。1999年,脸书尚未显赫,他说服查克柏格,让他投资脸书,成为脸书的最大投资者。
米尔纳在俄读理论物理时,与沙卡洛夫(前苏联的氢弹之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在同一大学,沙卡洛夫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十年后,科学会变成怎样?」这个问题成为米尔纳的重要想像之源,也是他寻找初创公司和设立物理学奖的依据。
他投资初创公司,最重创见和远见,亦即创业的意念是否可行和具有潜力。他设立物理学奖,也着重创见和远见,九位得奖者都是他亲自挑选(第二届起,由本届得奖者挑选),他要找的都是具有创见和远见的物理学理论。
诺贝尔奖则不同,获奖理论必须经实验证实,甚至已经应用,因此物理学家提出理论后数十年才有机会得奖。米尔纳不同,九位得奖者的理论,虽已公认为杰出发明,但仍未完全证实。米尔纳要奖励的是想像力和发明力,让具有想像力的物理学家,无须等数十年,现在就可获奖。
在九位得奖者中,七人来自美国大学(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和史丹福),一人是印度物理学家,一人是法国数学家。史丹福的林德(Andrei Linde)是其中一名得奖者,他研究宇宙膨胀论,这项理论至今还未完全被证实。他回忆说,膨胀论最初提出时,像科幻小说,出于想像,但是却令人无限兴奋。
林德很支持米尔纳的奖项,因为基础物理学很冷门,乏人问津,这个奖或者有助吸引年轻人入行。他记得,自己年轻时选择物理学,正是受到令人兴奋的科学发明所影响。
硅谷科技人天天说「创新」,美国在经济不景中要提升竞争力,也天天说「创新」,米尔纳的奖项,虽集中于物理学,但对于宣扬想像和创新,应记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