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天主教双语学校 「红」室说中文 「蓝」室说英文
在多家天主教学校因招生及财务因素频传关闭之际,法拉盛两所有百年历史的教会学校选择合併转型成纽约州第一所中英双语天主教学校,今年起由幼儿园开始招生,今后逐年扩充至八年级。这两所学校为Mostly Holy Redeemer与St. Michael's,合併后改名为天主教救赎世主圣麦可学校(Mostly Holy Redeemer Catholic Academy)。走进校园, 20多名学生被分为两班,各有约半数华生。「公鸡打鸣喔喔喔」,学生在跟着老师唱歌。在贴有红色壁纸的教室中,所有人只能说中文;隔日对调,蓝色教室中只准讲英语。校方看好「双向融合」(Two Way Imersion)的小班教学模式,期待未来可与热门的双语公校一较高下。根据美国天主教教育协会(National Catholic Educational Association)统计,2000年至今,由于经济因素,天主教小学招生人数持续下滑,全美有约25%、2000余所学校陆续关闭,包含近两年停课的曼哈坦华埠圣占士学校(St. James St. Joseph) 及皇后区大学点St. Fidelis School。天主教救赎世主圣麦可学校校长Maureen Rogone说明,学校属于布碌崙Roman Catholic Diocese教区,主教要求下属学校于2017年前组成财务独立的教育系统,管理权也转移至教育董事会。为符合社区需求,董事会要求其中12所学校转型为双语学校,由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教育系协助课程设计与学习评估。该校有连续四年办理中英双语夏令营的经验,加上今年暑假亚裔学生已超过七成,与多数学校转变成英语、西语双语教学不同,该校决定申请成为中英双语学校。Rogone以「时代杂志」7月的报导为例说明双语教育优势:该文标题为「双语大脑的力量,善用它或失去它」,指科学家发现胎儿在子宫内便有能力辨别母语。若母亲说双语,初生婴儿便能辨认双语,这项能力在九个月大时达到巅峰,之后开始一路下滑。但一年级学生学习外语能力仍远超过青少年及成人。研究也逐渐发现,具备多语能力的人,智商未必较高,但思考较有弹性,能从事多种任务,也较能化解观念冲突。。Rogone表示,许多西语裔家长很高兴孩子有机会学中文,「学习新语言永远不嫌早」。Rogone指出,该校将教授繁体与简体中文,初期最大的挑战是中文教材,但纽约华侨文教服务中心已提供许多支持。校长与教师组成的团队,定期与擅长双语研究的波士顿学院开会,共同核心标准教学则与圣若望大学合作,并由耶鲁大学负责学生情绪评估。以华裔学生而言,校方为新移民学生设立ESL课程已多年,Rogone指由于ESL非属完全融入式教学,常有不足。未来将结合ESL与双语教堂,中文课程採用正常教学方式,ESL则在英文课程实施。预计五年级以上,仅语言课维持双语,其余课程将採纯英文教授。许多华人家长担心子女读教会学校,会因亚裔学生太少而感到孤单;也有家长因资优班选择公校。Rogone认为,天主教学校强调小班、重视个人与纪律,幼儿园开始要求穿制服、学习圣经,吸引许多华人家长。目前虽属初创期,未来每年会持续依学生需求调整课程。学校现有三名亚裔教师,明年一年级开始招生前,将再增中文老师。她看好华语趋势,相信天主教将成立更多中英双语学校。在中文教室内,如桌、椅、电脑、时钟都标示了中文及拼音,帮助学生记忆。负责以中文教授科学、社会、数学等科目的老师林逸,九岁由福州来美,成长于贝赛,从卡多索高中毕业后,立志当小学老师的她进入市大皇后学院主修教育及数学。她解释幼儿园学生以学习拼音为主,将视非华裔学生的学习进度决定是否在小学前教识字。由于开学不久,目前她有半数时间与学生说中文,未来将逐渐减少英文比例。她透过唱儿歌及唐诗及舞蹈、游戏等方式培养兴趣、增强记忆,目标是学生从幼儿园毕业时可以听懂基本沟通语言。目前学校华裔学生约占半数,另一半以西语裔为主。林逸说,有西语裔家长担心孩子学英文的时间被分散,但她相信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足够的语言吸收力。班上也有在家说广东话的学生,家长希望有环境让孩子多说国语,不担心英文会落后,只怕太晚起步,孩子会排斥学中文,相信此模式胜过只有周末上课的传统中文学校。也有刚从中国被送回美的学生,在中文班很爱讲话,在英文班却很安静,林逸鼓励其在中文班帮忙指导其他小孩,提升其自信,也有助逐渐适应英语环境。她说,她最感安慰的时刻,是看到学生们好奇地问「这个东西中文怎么说?」天主教救赎世主圣麦可学校中文部电话为(347)399-8500,地址是41大道136-58号。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