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夏韵然 年轻的急诊学权威
35岁的夏韵然(Renee Hsia)是年轻医师,但她的爱心已遍及全球贫穷国家。目前她在旧金山加州大学医学院急诊科任教,并在旧金山总医院担任急诊室主治医师,也是急诊医学研究的国际权威。

夏韵然加入旧金山加大及旧金山总医院短短几年时间,已获奖无数,被视为医学界的「明日之星」。近年她在急诊学上的多项研究结果,广获医学杂志刊登,也成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ABC广播网等主流媒体的访问对象。

笃信基督教的夏韵然懂五种语言,除了英语外,还有国语、粤语、西班牙语和法语。她认为,她的一切成就是「神的恩典」,主耶稣带给她爱心,带领她救助贫苦大众。

●笃信基督教 把信仰化为行医动力

记者问:先看妳的学历,大学是在普林斯顿,医学院是哈佛大学,妳是大家心目中的模范学生,能和我们分享妳的成功祕诀吗?

夏韵然答:很多人可能认为我很聪明,但我并不认为自己聪明。我也有失意的时候,但总在失意中找到新希望及新目标。宗教信仰对我的影响很大,带领我做许多决定,也是我决定专攻急诊科的动力。

问:妳从小就是基督徒?

答:我在一个基督徒家庭中长大,原来只有我的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父母结婚后,父亲日夜被母亲薰陶,后来也成了基督徒,且最后放弃大学的教职,攻读神学,变成全职的牧师。

问:妳的父母也有独特的故事,可以谈谈妳的父母吗?

答:父亲来自台湾,早年从台湾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来美留学,先到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硕士学位,其后在宾州获得博士学位。父亲先在阿拉巴马大学获得教职,所以我和哥哥是在阿拉巴马州出生。在我四岁的时候,父亲转到德州大学阿灵顿(Arlington)分校电脑系担任教授,我们全家迁到德州,我是在阿灵顿市长大。

我的母亲来自香港,她在来美前已是基督徒。母亲来美后先到奥克拉荷马浸信大学就读,然后到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硕士学位。父母在德大校园相识后结婚。

我的父母的确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父亲从小就是很聪明的小孩,一路上最好的学校,年轻时有点傲气。结婚后,母亲就希望父亲也成为基督徒。没想到一向以自己为中心的父亲,竟然于30岁也正式成为基督徒。

父亲在大学任教满30年后,在56岁时决定辞去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的教职,重新出发,攻读神学位。58岁那年从神学院毕业后,就与母亲迁到香港居住,至今已有10年,父亲也由教授转为牧师。

问:因为父母的背景,妳会说流利的国语和广东话?

答:我的父亲原来是不说广东话的,后来就慢慢改变了。从小我们在家里说国语和广东话,我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拥有一个学习多语言的良好环境。

我很有兴趣多学不同的语言,所以我再学西班牙语及法语。我是替病人医病的医师,懂愈多语言愈好,可以直接用病人的语言沟通,更深入了解病情,对病人和医生都有好处。

问:也因为父母,所以妳成为了基督徒?

答:虽然我和哥哥是在基督教家庭中长大,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曾问自己,是否只为了跟随父母而成为基督徒?我曾为自己做了许多测验,总发现冥冥中主耶稣为我做了许多安排,指引我的人生道路,包括让我有机会到普林斯顿大学。

●失恋换环境 因缘际会进普林斯顿

问:妳经常公开谈到普林斯顿大学对妳的影响,这是妳的「梦想」学校吗?

答:很多事情是很奇妙的!老实说,直到高中毕业时,我才第一次听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名字。过去我心目中的名校,就只有哈佛大学和史丹佛大学。

我很幸运,由小学到大学,父母并没有给我任何压力。我念的高中,只是一所很普通的公立学校,不是私立学校,也不是很出众的高中。高中毕业前要申请大学,父母也从不过问,由我自己决定。

最初我只申请了德州大学。到12月底申请截止前最后一刻,我的哥哥看到一些有关普林斯顿大学的资料,当时我从未听过普林斯顿大学,但还是提出申请,这也是我唯一申请的长春藤大学。

没想到,我竟然被普林斯顿大学和德州大学都录取了。要选择学校时,我刚好失恋,也是我很失意的时候,前男友上德州大学,我不想见到他,就决定到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在纽泽西州。我从德州搬到纽泽西上大一那年,父亲又获西点军校聘请担任客座教授,所以我和父亲一起搬到纽约,有父亲陪我。这是很奇妙的安排,我只能解释这是神的恩典。

●献身急诊科 要帮最穷困无助的人

问:妳在普林斯顿大学主修公共及国际事务,好像与医学院没有关连?

答:其实我早已计画要读医学院,但上医学院前的四年大学,我希望挑选一些人文社会学科,让自己多学不同的知识,没想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四年课程对我日后的事业带来许多启发,这是我感激普林斯顿大学的原因。

我在普林斯顿主修公共及国际事务,并特别研究东亚地区。这些课程让我的眼光放大,更加关心国际问题,包括全球的人口问题、文盲问题、中国政治、经济衰退等。

在普林斯顿读大学时,我又失恋,心灵受到创伤。大三那年我决定参加一个工作小组,到南非一年研究当地的教育问题。在南非学习研究的那段日子,让我充分体会国际间存在的歧视问题。

南非是一个白人至上的地方,白人住的都是有游泳池的豪宅,非裔就住在污秽的陋宅,对比十分强烈。我是华裔,当然也感觉到备受歧视。

除了居住环境的差异外,连政府的政策都是因人种而异。白人获得优先对待,非裔无法享有平等的服务,包括医疗服务。我在南非的所见所闻,促使我决心专攻急诊科,为最穷困、最无力的人提供最重要的医疗服务。急诊服务的一分一秒之差,就可以决定能否挽救一个生命。

问:所以妳进哈佛大学医学院后就挑选了急诊科?

答:我在哈佛的医学院读了四年,比一般医学院学生的时间长,因为二年级时,我决定休学一年半,离开美国到伦敦读了一个公共卫生的硕士学位。

我总觉得要改善医疗服务,要先由政府政策开始,这一直是我最有兴趣的科目,但当医生可以救人,也是我从小的目标。最后我又回到医学院完成医学位,并专注研究急诊医学。

●医师兼教授 救人和学术研究并重

问:医学院毕业后,妳就来到湾区?

答:我在德州长大,习惯了南部温暖的气候。波士顿的天气对我来说太冷了。我选择到史丹福大学医学院实习,有多个原因,湾区的天气最宜人,而且充满族裔多元化特色,湾区又最接近香港,方便我经常飞到香港探望父母。

实习结束后,我获得旧金山加大医学院聘用,一方面担任教授,主要是教授临床急诊学,一方面兼任旧金山总医院急诊室主治医师。目前的工作正是我最爱的工作,又能救人,又能做研究,多向发展,这些都是我的志愿。

问:旧金山总医院的驻院医师常被赞美为「爱心医师」,在急诊室救人的感受如何?

答:旧金山总医院是全旧金山市唯一的创伤(Trauma)医疗中心,所有枪击、车祸等突发事件受重伤的病人,都会被送到旧金山总医院急诊室急救,邻近县份也利用旧金山总医院的服务。

此外,总医院的病人多是最穷困、没有医疗保险、无家可归的游民,他们都是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到急诊室求助,往往都是病情严重者。我在总医院急诊室最能体会医师工作的重要,可以挽救许多无助者的生命。

●待命急诊室 孩童意外死亡最难过

问:在急诊室服务,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答:时间当然最重要,遇到重大事故时,我们是医师,最大的任务是尽快救人。当然枪击案、车祸等事件的背后夹带着许多悲剧,我们不能想得太多,都要马上抢救。

对我来说,最让我心酸的是小孩子在不同的意外或事故中死亡。记得几年前我在急诊室当值时,有一位14岁的华裔男童在车祸中被撞成重伤,在医院死亡。我们通知孩子的父母赶来医院时,都不会先告诉他们孩子已经不在人世,只叫他们赶快来医院,以免父母在开车途中出事。但他们来到医院后,就由医师告诉他们孩子的情况,那是让我最难过的时候。

问:近年妳发表许多有关急诊服务的研究报告,受到各界的重视,全美媒体都报导?

答:急诊科在医学界属于一门较新的科目,过去医院急诊室的医生是由一般合格的医生担任。自70年代开始,医学院开设急诊专门课程,至今急诊已发展成专科,并开始规定急诊室医师必须受过急诊专业训练,这也是我目前在旧金山加大医学院教授的课程。

病人被送到急诊室急救,主治医师必须具备充分的相关知识,才可在最快时间挽救病人的生命。由于这是较新的学科,针对急诊医学研究还比较少,我的多项研究都有创新结果。

我的研究发现,随着经营成本的增加,近年全美有更多医院相继关闭急诊室。这些急诊室原来多设在低收入居民集中的地区,关闭造成贫穷人士要花更多时间才能到达急诊室,获救的机会也相对减少。

我希望透过研究工作,反映社会现状,推动各方合作改善贫富悬殊及医疗服务差别的问题,我的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