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周龙新版「钟鼓楼」 今世界首演
「我是北京人,自幼在钟鼓楼脚下长大,但因为它们早就不再为报时所用,所以我从来没有听到过里面传出的钟声和鼓声……,可也正是因为这种神秘感和想像力推动我,我才愿意通过乐曲和音符重扬钟声和鼓声」。

普立兹奖(Pulitzer Prizes)音乐奖得主、华裔音乐作曲家周龙,今(18日)将携自己的「钟鼓楼」(Bell Drum Towers)新版之作亮相卡内基音乐厅,进行美国、也是世界的首次演出。他在17日表示,时至今日他仍为钟鼓楼所深深吸引,盼把心目中古色古香的中国味道,通过西洋打击乐器同大家分享。

据周龙介绍,最初有创作「钟鼓楼」的想法,还源于他在中央音乐学院1978级的同学、作曲家兼作家刘索拉的提议。2005年刘索拉号召同学齐为78级创作纪念作品,他当下便积极响应,后来又接到德国法兰克福现代室内乐团和柏林世界文化馆的委託,决议书写一曲「钟鼓楼」,既表忆童年、思家乡之情,又传中国风、东方味之意。

周龙说,他从小生活在北京鼓楼大街的四合院,幼年常到家附近的钟楼和鼓楼玩耍,甚至还一度在大铁钟上爬上爬下,唯独遗憾从没听到过钟声和鼓声。「钟和鼓都是中国的打击乐器,在古代有报时的用途,像在干隆时期,怎样打鼓撞钟、给大家报时都有严格的规矩。只可惜自己从来没听到过那些声音,所以一直觉得很神秘,对那些声音充满了想像」。

正是因为难以割捨钟鼓楼的情节,他凭藉着自己的想像,在风中奏响自己心中的钟鼓之声。「这首曲子原来由室内乐团的十几个人演奏,2006年进行了世界首演。本次新版转手给了交响乐团呈现,共12分钟,属于在美国、也是世界的首演。演奏者多达几十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保留的同时,加重了木管、铜管等打击乐器的使用。鼓声随着音乐越来越快,直达疾风暴雨的高潮,后又舒缓婉约,留悠扬钟声在风中萦绕」。

来美近30年、现在密苏里大学任教的周龙,直言每次有机会回北京,都还是会到钟鼓楼看看,重拾幼年的美好回忆。也正是因为心怀中国传统和民俗文化,他去年年底刚为北京交响乐团完成了40分钟的管弦乐作品「北京」,通过四个乐章铺陈庙会、杂耍、糖葫芦等纯正的北京生活,今年春季将和大家见面。另外他还受到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委託,正在为其创作一首交响乐诗,预计下半年面世。

本次「钟鼓楼」演出将于今晚7时30分在卡内基音乐厅Zankel厅进行,地点为曼哈坦7大道881号。有兴趣者可致电(212)247-7800、或登录网站www.carnegiehall.org订票,和周龙一起聆听来自北京的钟鼓之声。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