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JPL打造人造卫星 监测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造成地表温度升高主因,但当前科学家蒐集相关数据,仍无法全面。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室(JPL)将于明年7月1日,发射专门监测地表二氧化碳的人造卫星。该计画总工程师刘登凯表示,人造卫星升空后,将可使全球二氧化碳分布一目了然。

去年担任全球瞩目火星探测车「好奇号」(Curiosity)副总工程师的刘登凯,卸下该任务后,马上投入此计画,担任总工程师,负责卫星发射升空最后冲刺阶段。

他说,早在1970年开始,美国政府便透过人造卫星监控地表温度,随后陆续发射不同卫星,分别监控地球海洋、洋流等,2011年他也以总工程师身分,参与侦测海洋盐分人造卫星发射计画,目前共有14颗人造卫星,在太空中执行相关任务。此外,2014年11月,另一枚监测地表湿度的人造卫星,也计画发射升空。

刘登凯说,2007年JPL便开始进行侦测二氧化碳人造卫星计画,2008年曾试射时,但因火箭关系失败掉入海中,之后重新设计至今。

他说,二氧化碳是地表温度升高元兇,但当前全球并无二氧化碳卫星监控仪,科学家只能针对各个区域,以「点状」形式蒐集相关数据。而人造卫星绕着地球转,侦测全球二氧化碳分布,随时传回相关资讯,科学家蒐集数据将更全面,各地区含量多寡也一目了然。

生长于台湾,大同工学院(现大同大学)电机系毕业的刘登凯,来美留学后取得德州理工大学电机博士,1989年进入JPL担任工程师至今,参与多项重要计画。

谈及火星号与人造卫星计画的不同,「人造卫星事情少一点」刘登凯说,人造卫星最重要是发射升空,但火星探测车,比人造卫星多了「降落」的任务。然而,设计、制作人造卫星并不容易,任何一环节都需紧密接合。谈及最困难之处,「应该是工作伙伴间的沟通、协调吧」。

明年7月1日,该人造卫星将会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但还需看当天上空风速情况而定。他说,发射成功后,下一步将会设计相关仪器,放入太空站中,利用太空站进行地表监测任务。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