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终将「一战」?
中美关系未来发展,习近平唿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唐尼隆则提议建立「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间的新型关系」。这种新型关系最重要的是打破历史上新兴大国必然和传统大国产生冲突,甚至战争的魔咒。
中国经济这些年超日赶美,已居全球第二。军事上,建航母造新舰,面向海权,突破美日围堵。美国则摆出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的「再平衡战略」对应。双方冲突看似难免。
多年前,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就警告,中美关系有可能与19世纪末的英、德关系一样,走向对抗,最后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着名智库兰德公司月前研究报告也指明,中美现在的海上竞争有如当年英、德海军竞赛,同时越来越多有影响力的中国将领对美国海军的看法,与当年德国将领对英国皇家海军的看法一样,均把对方视为挑战。
中美海上竞争,美国宣称中国用反航母弹道导弹及潜舰挑战美国航母绝对优势。美国再推出空海一体战,以无人机和隐形战舰和战机威吓中国。这种对抗螺旋升高的态势,确实犹如一战前,英、德竞相建造无畏级战舰的情况。
但是当时德国让英国担心,不仅是海权挑战,更是国力此消彼长。
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后,国势蒸蒸日上。到一战前,根据「强权兴衰」作者保罗甘迺迪分析,从钢铁、能源消耗、工业产值、工业潜力等数据,德英已旗鼓相当,甚至英国已被超过。虽然当时数据看,美国已是世界龙头,但当时外交奉行孤立主义,军备也不突出和强调。没落英国感受先被美国超越,再被德国追上,压力可想而知。
崛起的德国并非一开始走向和英国对抗道路,德国利用皇室与英国亲密关系,以及经济互惠、外交合纵连横,保持与英国良好关系,后来的发展海权,德国虽摆出不与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的保证,只为保障海外贸易的畅通。但这些均不足让英国安心。加上年轻气盛的德皇威廉二世不当的言论和举动,引发英国反德的思潮,使两国越来越相互猜忌。
有学者认为,即使德国不发展海权,英国长期欧陆政策,同样导致英德对垒。英国国家利益的基调是不允许有任何国家主宰欧洲大陆,进而威胁英伦海岛。换句话说,要让欧洲大陆各国处于权力均衡状态。
今天中、美国力无论经济、科技和军事均未像当年英德旗鼓相当。其次,根据英国海军史专家提尔比较,中国海军发展和东亚海上情势也未必像当年英德竞争关系。最重要的是,东亚不止中国,经济早已崛起的日本也在争取大国政治军事地位。
明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借鑑历史,拿当年英德关系警惕美中关系可以,但推论必然一战,言之过早。
中国经济这些年超日赶美,已居全球第二。军事上,建航母造新舰,面向海权,突破美日围堵。美国则摆出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的「再平衡战略」对应。双方冲突看似难免。
多年前,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就警告,中美关系有可能与19世纪末的英、德关系一样,走向对抗,最后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着名智库兰德公司月前研究报告也指明,中美现在的海上竞争有如当年英、德海军竞赛,同时越来越多有影响力的中国将领对美国海军的看法,与当年德国将领对英国皇家海军的看法一样,均把对方视为挑战。
中美海上竞争,美国宣称中国用反航母弹道导弹及潜舰挑战美国航母绝对优势。美国再推出空海一体战,以无人机和隐形战舰和战机威吓中国。这种对抗螺旋升高的态势,确实犹如一战前,英、德竞相建造无畏级战舰的情况。
但是当时德国让英国担心,不仅是海权挑战,更是国力此消彼长。
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后,国势蒸蒸日上。到一战前,根据「强权兴衰」作者保罗甘迺迪分析,从钢铁、能源消耗、工业产值、工业潜力等数据,德英已旗鼓相当,甚至英国已被超过。虽然当时数据看,美国已是世界龙头,但当时外交奉行孤立主义,军备也不突出和强调。没落英国感受先被美国超越,再被德国追上,压力可想而知。
崛起的德国并非一开始走向和英国对抗道路,德国利用皇室与英国亲密关系,以及经济互惠、外交合纵连横,保持与英国良好关系,后来的发展海权,德国虽摆出不与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的保证,只为保障海外贸易的畅通。但这些均不足让英国安心。加上年轻气盛的德皇威廉二世不当的言论和举动,引发英国反德的思潮,使两国越来越相互猜忌。
有学者认为,即使德国不发展海权,英国长期欧陆政策,同样导致英德对垒。英国国家利益的基调是不允许有任何国家主宰欧洲大陆,进而威胁英伦海岛。换句话说,要让欧洲大陆各国处于权力均衡状态。
今天中、美国力无论经济、科技和军事均未像当年英德旗鼓相当。其次,根据英国海军史专家提尔比较,中国海军发展和东亚海上情势也未必像当年英德竞争关系。最重要的是,东亚不止中国,经济早已崛起的日本也在争取大国政治军事地位。
明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借鑑历史,拿当年英德关系警惕美中关系可以,但推论必然一战,言之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