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尊敬的评论
受人尊敬的政评家布洛德(David Broder,1929-2011)已于去年逝世,他自1956年起,从未间断地评论每一次的美国大选,今年是第一次在大选中看不到他的评论,真令人怀念。
政评要受人尊敬并不容易。美国目前的政评界,保守自由两派壁垒分明,互相攻伐,只顾坚持己方的意识形态,不仅固步自封,甚至不惜歪曲事实以求迁就己见。在这种情况下,评论最多只能得到一半人的肯定,要赢得不同立场的另一半人赞同,极难。
布洛德却不一样,他能够让人感到,他的评论中肯,真的超越两派。目空一切的克鲁曼(Paul Krugman,纽时政评专栏作者,也是2008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就说过,写政评不是令人羡慕的行业,但是布洛德的评论却备受推崇。
布洛德的中立之道很值得分析。他的中立建基于什么呢?
第一,他的中立是真中立,不是对两方各打50大板的和稀泥假中立,不是没有真实己见的所谓中肯持平。他让人感到,他的心思真的开放,虚心去了解两派的意见;对于好的意见,他能真心欣赏,对于不好的意见,他毫不留情予以批评。这种中立功夫说来容易,实行起来却极为困难,但偏偏他却能够做到。
由于他虚心和开放,两派的政治人物都愿与他结交,因此他与他们真有沟通,也因此他笔下常能道出两派的观点和处境。
第二,他的中立与他的採访有关。他在华盛顿邮报除了写政评,还当政治记者,数十年来每年平均飞行10万哩,所追求的就是多做实地採访,以掌握民间脉搏。每次大选他都到关键州採访,凭着他对美国政治的深厚认识和过人的察觉力,他笔下的实地民情,充满真实的历史感,与那些抓住路人甲乙丙问几句的访问,不可同日而语。今年的选举,看不到他的採访,令人若有所失。
第三,他对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人民有无比的信心。笔者记得,2004年的大选前夕,民主党的柯瑞在保守派勐攻下,接近崩溃,民主党人眼看大势已去,瀰漫一片绝望,仿如世界末日。布洛德当时说,要对美国制度和选民有信心,政治必然在自由和保守两股势力间摆动,一时摆向一方,然后又摆向另一方,有如钟摆的来回,国家的发展就在摆动之间找到平衡,历史就是如此形成。
在布洛德心中,制度和选民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在危急中,他不会像没有信仰的人那样,会对制度和人民失去信心(譬如视府会之间的制衡为延误国事,不及中国那么有效率;又譬如看不起选民,认为他们不了解国事)。这种信心正是他所作评论的基础,也是他能够超越两派意识形态的基本原因。
政评要受人尊敬并不容易。美国目前的政评界,保守自由两派壁垒分明,互相攻伐,只顾坚持己方的意识形态,不仅固步自封,甚至不惜歪曲事实以求迁就己见。在这种情况下,评论最多只能得到一半人的肯定,要赢得不同立场的另一半人赞同,极难。
布洛德却不一样,他能够让人感到,他的评论中肯,真的超越两派。目空一切的克鲁曼(Paul Krugman,纽时政评专栏作者,也是2008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就说过,写政评不是令人羡慕的行业,但是布洛德的评论却备受推崇。
布洛德的中立之道很值得分析。他的中立建基于什么呢?
第一,他的中立是真中立,不是对两方各打50大板的和稀泥假中立,不是没有真实己见的所谓中肯持平。他让人感到,他的心思真的开放,虚心去了解两派的意见;对于好的意见,他能真心欣赏,对于不好的意见,他毫不留情予以批评。这种中立功夫说来容易,实行起来却极为困难,但偏偏他却能够做到。
由于他虚心和开放,两派的政治人物都愿与他结交,因此他与他们真有沟通,也因此他笔下常能道出两派的观点和处境。
第二,他的中立与他的採访有关。他在华盛顿邮报除了写政评,还当政治记者,数十年来每年平均飞行10万哩,所追求的就是多做实地採访,以掌握民间脉搏。每次大选他都到关键州採访,凭着他对美国政治的深厚认识和过人的察觉力,他笔下的实地民情,充满真实的历史感,与那些抓住路人甲乙丙问几句的访问,不可同日而语。今年的选举,看不到他的採访,令人若有所失。
第三,他对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人民有无比的信心。笔者记得,2004年的大选前夕,民主党的柯瑞在保守派勐攻下,接近崩溃,民主党人眼看大势已去,瀰漫一片绝望,仿如世界末日。布洛德当时说,要对美国制度和选民有信心,政治必然在自由和保守两股势力间摆动,一时摆向一方,然后又摆向另一方,有如钟摆的来回,国家的发展就在摆动之间找到平衡,历史就是如此形成。
在布洛德心中,制度和选民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在危急中,他不会像没有信仰的人那样,会对制度和人民失去信心(譬如视府会之间的制衡为延误国事,不及中国那么有效率;又譬如看不起选民,认为他们不了解国事)。这种信心正是他所作评论的基础,也是他能够超越两派意识形态的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