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华裔投票有挫折感?
美国大选投票日,很多华裔公民依然未投票。不习惯、不参与、投了不一定有影响力,都是参与意愿不够高的主因。华裔投票选华裔候选人,譬如在联邦众议员39选区,或在州众议员49选区,你我这一票可能感觉真的有影响力,至于选欧巴马或罗穆尼,在加州,华裔投或不投影响都不大,听来有些挫折。
政治或许是最现实的行业和现象,当加州选民还在投票选总统时,可能总统选举大局已定、胜负已决,因为东岸和中西部各州都已开出总统选票,这是时差因素,也是选举人团制度的影响。美国总统即使全民投票,但各州有不同张数的选举人票,赢得该州的普选就赢得所有选举人票,胜者通吃,获选举人票最多者胜选。
加州现在是「蓝州」(民主党主导),55张选举人票未待投票结果,胜负已知。没有悬念下,无论华裔支持欧巴马或罗穆尼,有人认为投和不投差别有限,使很多华裔投票意愿更低,除非有很高的参与热忱,如果感觉「缺我这一票差异不大」,投票率自然降低。
说来很弔诡,摇摆州(两党势力相当,实力不相上下的中小型州)的乡镇选民的影响力最大,可左右大局,大州反而靠边站,欧巴马竞选除了来加州募款,根本懒得到加州竞选。民主强调「人人平等,票票等值」,但加州你我这一票,感觉好像都「贬值」了,并非票票平等。不仅加州,西岸各州和夏威夷州都有类似现象,总统选举好像与我们无关,这是加州过去多年力争初选提前,让大州增加发言权的主因。
幸好今年选举陈介飞、罗依斯和林元清、周本立之战,增加选举看头,多少提高华裔选民投票动力,华裔你我这一票,能左右谁出线。其他选区的华裔人口分散,即使能集中投票影响力都不够,何况华裔又画分两党和独立选民,要发挥整体力量、被充分重视不易。
近年华裔参政团体、学者和媒体常出现「亚裔或华裔成选战关键力量」的论调,尤其摇摆州更如此。这种说法如看成鼓励亚裔参与、壮大亚裔社区声音犹可,如论实际,亚裔包括华、韩、越、日、菲、印尼、泰、印度等旁支,投票取向各异,再细分两党和独立选民,立场多元,不可能集中支持特定政党或候选人,力量分散下,谈何发挥关键力量?
这正是民主的特质:尊重个体、整合为群体,你我的投票权利,正是关心公共事务的权利和义务。华裔移民到美国,爱这里、希望美国好,投票让你感觉自己是美国的一部分,有参与感,用这样的心态看,或许心里舒坦一点。至于选举结果,服从多数、尊重少数,选举平和结束就是大家的胜利,胜负乃兵家常事。
政治或许是最现实的行业和现象,当加州选民还在投票选总统时,可能总统选举大局已定、胜负已决,因为东岸和中西部各州都已开出总统选票,这是时差因素,也是选举人团制度的影响。美国总统即使全民投票,但各州有不同张数的选举人票,赢得该州的普选就赢得所有选举人票,胜者通吃,获选举人票最多者胜选。
加州现在是「蓝州」(民主党主导),55张选举人票未待投票结果,胜负已知。没有悬念下,无论华裔支持欧巴马或罗穆尼,有人认为投和不投差别有限,使很多华裔投票意愿更低,除非有很高的参与热忱,如果感觉「缺我这一票差异不大」,投票率自然降低。
说来很弔诡,摇摆州(两党势力相当,实力不相上下的中小型州)的乡镇选民的影响力最大,可左右大局,大州反而靠边站,欧巴马竞选除了来加州募款,根本懒得到加州竞选。民主强调「人人平等,票票等值」,但加州你我这一票,感觉好像都「贬值」了,并非票票平等。不仅加州,西岸各州和夏威夷州都有类似现象,总统选举好像与我们无关,这是加州过去多年力争初选提前,让大州增加发言权的主因。
幸好今年选举陈介飞、罗依斯和林元清、周本立之战,增加选举看头,多少提高华裔选民投票动力,华裔你我这一票,能左右谁出线。其他选区的华裔人口分散,即使能集中投票影响力都不够,何况华裔又画分两党和独立选民,要发挥整体力量、被充分重视不易。
近年华裔参政团体、学者和媒体常出现「亚裔或华裔成选战关键力量」的论调,尤其摇摆州更如此。这种说法如看成鼓励亚裔参与、壮大亚裔社区声音犹可,如论实际,亚裔包括华、韩、越、日、菲、印尼、泰、印度等旁支,投票取向各异,再细分两党和独立选民,立场多元,不可能集中支持特定政党或候选人,力量分散下,谈何发挥关键力量?
这正是民主的特质:尊重个体、整合为群体,你我的投票权利,正是关心公共事务的权利和义务。华裔移民到美国,爱这里、希望美国好,投票让你感觉自己是美国的一部分,有参与感,用这样的心态看,或许心里舒坦一点。至于选举结果,服从多数、尊重少数,选举平和结束就是大家的胜利,胜负乃兵家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