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果荃治疗精神病患有方
洛杉矶加大医学院专任教授暨该校海港医学中心(Harbor-UCLA Medical Center)精神科医师蔡果荃(Guochuan Emil Tsai)多年研究,发现新的治疗精神病患方式。虽仍在学术阶段,但已获联邦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核发的数个专利权,如果顺利在美获得充裕资金制成药物,将是精神病治疗的契机。
台湾阳明医学院毕业的蔡果荃,虽已拥有医学(MD)学位,来美后仍前往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波士顿麻州总医院培训成人和儿童精神科住院医师,并担任哈佛医学院副教授。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即展开与麸胺酸(Glutamic Acid)相关研究,原希望找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方法。没想到,发现利用不同分子去调整麸胺酸的机转,也可治疗与精神有关的其他病症。
蔡果荃解释,人脑有两种主要系统,一种是负责刺激的系统,一种是负责抑制的系统。麸胺酸负责刺激脑细胞之间的接触,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及认知和记忆,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如果抑制麸胺酸,将出现精神分裂。
他为验证所发现的学理,与台湾中国医药学院合作,对精神病患试验。原来只让精神分裂症病患服用该物质,后来也尝试让忧郁症、老年人失智症、小孩过动症等不同症状的精神病患使用,结果也有效。
他后来研究,发现不同精神症状有关的治疗机转,都与神经系统的麸胺酸接触有关,包括神经发育及修补、认知和记忆。若麸胺酸系统功能不足,为这些精神病症发病原因。
蔡果荃指出,在美国罹患精神分裂的比例是1%,躁郁症的比例是0.5%,忧郁症的男性比例是5%、女性是10%,强迫症是2%,75岁以后罹患老年人失智症的比例是20%,85岁以后是40%,罹患小儿过动症的比例是10%。现有治疗不同精神病症的药物都是50、60年前的发现,即使更改也只是在旧药补强,鲜有真的新药出现,这与研发新药成本高、风险大,以致药厂宁可守成,也因此相关药物对病人疗效有限,有些药物并有不好的副作用。
他的研发已在医学专业领域杂志发表过30多篇研究报告,认为将其开发成药物,让更多精神病患受惠之际。除台湾有兴趣,美方也有投资人表示兴趣,若一切顺利,在美国可望五年后上市。
台湾阳明医学院毕业的蔡果荃,虽已拥有医学(MD)学位,来美后仍前往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波士顿麻州总医院培训成人和儿童精神科住院医师,并担任哈佛医学院副教授。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即展开与麸胺酸(Glutamic Acid)相关研究,原希望找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方法。没想到,发现利用不同分子去调整麸胺酸的机转,也可治疗与精神有关的其他病症。
蔡果荃解释,人脑有两种主要系统,一种是负责刺激的系统,一种是负责抑制的系统。麸胺酸负责刺激脑细胞之间的接触,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及认知和记忆,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如果抑制麸胺酸,将出现精神分裂。
他为验证所发现的学理,与台湾中国医药学院合作,对精神病患试验。原来只让精神分裂症病患服用该物质,后来也尝试让忧郁症、老年人失智症、小孩过动症等不同症状的精神病患使用,结果也有效。
他后来研究,发现不同精神症状有关的治疗机转,都与神经系统的麸胺酸接触有关,包括神经发育及修补、认知和记忆。若麸胺酸系统功能不足,为这些精神病症发病原因。
蔡果荃指出,在美国罹患精神分裂的比例是1%,躁郁症的比例是0.5%,忧郁症的男性比例是5%、女性是10%,强迫症是2%,75岁以后罹患老年人失智症的比例是20%,85岁以后是40%,罹患小儿过动症的比例是10%。现有治疗不同精神病症的药物都是50、60年前的发现,即使更改也只是在旧药补强,鲜有真的新药出现,这与研发新药成本高、风险大,以致药厂宁可守成,也因此相关药物对病人疗效有限,有些药物并有不好的副作用。
他的研发已在医学专业领域杂志发表过30多篇研究报告,认为将其开发成药物,让更多精神病患受惠之际。除台湾有兴趣,美方也有投资人表示兴趣,若一切顺利,在美国可望五年后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