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汪会谈20周年风波
4月29日是两岸两会在新加坡举行「辜汪会谈」(大陆称「汪辜会谈」)20周年,台湾海基会举办纪念茶会,当年促成辜汪会谈的前总统李登辉及行政院长连战、陆委会主委黄昆辉等都未受邀出席,引发外界议论。此事除显示沧海桑田、政局变化政坛人际关系面目全非,也侧面映照主政当局的风度和格局。
台海两岸能和平交流,滥觞者是蒋经国,如非他生前解除戒严、开放大陆探亲,就没有后来的连串开放举措。李登辉踵继蒋经国步伐,在总统府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订定「国家统一纲领」,成立海基会,大陆相对成立海协会,两岸通过密使对话,才有后来的多次辜汪会谈,为今天的两岸三通与大规模交流奠定基础。
辜汪会谈确有其历史意义,纪念茶会未邀当年主导的几位重量级人物,局外人观测可能原因:一,李登辉、黄昆辉如今已对两岸交流十分感冒,力倡台湾闭关自守,台独倾向明显,他们如与会,必然要求上台讲话,批评马英九当局政策,甚至大唱反调,让北京当局也不高兴,大煞会场风景,徒增困扰。既如此,当局干脆不邀请,以「封嘴」防患。
二,连战又是另一回事,他和胡锦涛数度「胡连会」,建立国共交流平台,是今天两岸全方位交流重要奠基者。交流步调上,他和马政府虽有松紧快慢差异,但意识形态大体都属和平交流、渐进整合统一阵营。连战未受邀,或意在避免邀连不邀李,引起大小眼和对称比较的麻烦,也可说,马政府风度和格局不够,前辈们铺平路,他才有今天的康庄大道,怎么就不能容纳不同意见在茶会上表达?到底怕甚么?
是耶非耶,见仁见智。一念之间的选择,或始于承办单位,或因向最高当局请示。小小一场茶会却反映当今台湾政局变化,昔日同志如今成政敌,有人千方百计要找机会曝光、说话,推销主张;当权者却极力避免挑战,封锁异音,以免自陷尴尬。
借鑑美国的他山之石,历任总统立场南辕北辙,互为政敌者比比皆是,但逢重要场合如一起出席,卸任者即使有机会说话,大概都保持风度,只说和活动主题有关的话,期勉和祝福多于批评,不会口沫横飞离题批评在位者,毕竟卸任者交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凭何再说三道四;在位者也不会小气到封杀卸任者出席。这就是分际和风度、格局。
台湾民主选举领导人、票票等值,自由开放、言论百无禁忌,唯独政治人物还学不会说话的分际,「要拼才会赢」仍当道,下台者还要硬拼,昨是今非和自我矛盾的话都敢说,无非为迎合民粹。这种态势导致朝野人物都难守分际。如果为避免得罪北京而作这样安排,情况就更严重了。
台海两岸能和平交流,滥觞者是蒋经国,如非他生前解除戒严、开放大陆探亲,就没有后来的连串开放举措。李登辉踵继蒋经国步伐,在总统府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订定「国家统一纲领」,成立海基会,大陆相对成立海协会,两岸通过密使对话,才有后来的多次辜汪会谈,为今天的两岸三通与大规模交流奠定基础。
辜汪会谈确有其历史意义,纪念茶会未邀当年主导的几位重量级人物,局外人观测可能原因:一,李登辉、黄昆辉如今已对两岸交流十分感冒,力倡台湾闭关自守,台独倾向明显,他们如与会,必然要求上台讲话,批评马英九当局政策,甚至大唱反调,让北京当局也不高兴,大煞会场风景,徒增困扰。既如此,当局干脆不邀请,以「封嘴」防患。
二,连战又是另一回事,他和胡锦涛数度「胡连会」,建立国共交流平台,是今天两岸全方位交流重要奠基者。交流步调上,他和马政府虽有松紧快慢差异,但意识形态大体都属和平交流、渐进整合统一阵营。连战未受邀,或意在避免邀连不邀李,引起大小眼和对称比较的麻烦,也可说,马政府风度和格局不够,前辈们铺平路,他才有今天的康庄大道,怎么就不能容纳不同意见在茶会上表达?到底怕甚么?
是耶非耶,见仁见智。一念之间的选择,或始于承办单位,或因向最高当局请示。小小一场茶会却反映当今台湾政局变化,昔日同志如今成政敌,有人千方百计要找机会曝光、说话,推销主张;当权者却极力避免挑战,封锁异音,以免自陷尴尬。
借鑑美国的他山之石,历任总统立场南辕北辙,互为政敌者比比皆是,但逢重要场合如一起出席,卸任者即使有机会说话,大概都保持风度,只说和活动主题有关的话,期勉和祝福多于批评,不会口沫横飞离题批评在位者,毕竟卸任者交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凭何再说三道四;在位者也不会小气到封杀卸任者出席。这就是分际和风度、格局。
台湾民主选举领导人、票票等值,自由开放、言论百无禁忌,唯独政治人物还学不会说话的分际,「要拼才会赢」仍当道,下台者还要硬拼,昨是今非和自我矛盾的话都敢说,无非为迎合民粹。这种态势导致朝野人物都难守分际。如果为避免得罪北京而作这样安排,情况就更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