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招牌 议论纷纭
皇后区法拉盛是纽约市使用最多别国语言的移民社区,但代表该区的市议员顾雅明,也是着名的非正式的法拉盛首长,希望打破惯例,建议该区商店以英文为主。
「纽约时报」报导,顾雅明绝不是自以为是的人,他在香港长大,并以此自豪。他说,商店招牌上的英文不够大,会使非亚裔的顾客却步。他正草拟一项法案,规定英文至少占店面招牌的60%大小,违法者将被罚款。
共和党籍的顾雅明说:「这是美国,不是吗?如果我在波兰裔社区只看到波兰文招牌,会感到不自在。纽约是移民城市,而英语是不同族裔的共同沟通语言。」
他补充说,立法是必要的,因商店发生紧急事故时,警察和消防员可以迅速找到正确位置。
58岁的顾雅明大约40年前移民美国,入读新墨西哥大学药学院,其间在肯德基家乡鸡店兼职当厨师时自学英语。他目前在法拉盛拥有多间药房。
他希望市消费者事务局的督察,执行1933年通过的一项鲜为人知的州法,规定商店招牌要用英文,原意是保护大萧条时期的消费者,免被不法商店诈骗,但一直以来很少执行。
法拉盛是多族裔社区,使用的语言近120种,也是加州以外全国最大的亚裔社区之一。顾雅明的提议,居民意见不一。
反对者说,这项措施没有必要,因大多数商店招牌都有英文。
法拉盛商业改进区主席、东仁堂老闆庄振辉说,以「英语为主」的招牌将破坏族裔多元化的法拉盛。他同意招牌要有英文,但60%的规定将迫使他花高达5000元,去造一个95%顾客看不懂的新招牌。
其他反对者说,要求招牌以英文为主,便会跟美国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来自首尔的一位韩国餐厅经理说:「这是美国,我们应有挂上任何招牌的权利。」
但一些说英语的居民表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里有时感到像外人。
法拉盛居民库立克 (David Kulick)说:「接触外国文化是好的,但我希望商店招牌用英文,以便我知道是哪一类店舖。」
州众议员孟昭文支持立法,说希望藉此打破族裔藩篱。不过,她补充说,要各族融合,不是单靠英文字母便办得到。
「纽约时报」报导,顾雅明绝不是自以为是的人,他在香港长大,并以此自豪。他说,商店招牌上的英文不够大,会使非亚裔的顾客却步。他正草拟一项法案,规定英文至少占店面招牌的60%大小,违法者将被罚款。
共和党籍的顾雅明说:「这是美国,不是吗?如果我在波兰裔社区只看到波兰文招牌,会感到不自在。纽约是移民城市,而英语是不同族裔的共同沟通语言。」
他补充说,立法是必要的,因商店发生紧急事故时,警察和消防员可以迅速找到正确位置。
58岁的顾雅明大约40年前移民美国,入读新墨西哥大学药学院,其间在肯德基家乡鸡店兼职当厨师时自学英语。他目前在法拉盛拥有多间药房。
他希望市消费者事务局的督察,执行1933年通过的一项鲜为人知的州法,规定商店招牌要用英文,原意是保护大萧条时期的消费者,免被不法商店诈骗,但一直以来很少执行。
法拉盛是多族裔社区,使用的语言近120种,也是加州以外全国最大的亚裔社区之一。顾雅明的提议,居民意见不一。
反对者说,这项措施没有必要,因大多数商店招牌都有英文。
法拉盛商业改进区主席、东仁堂老闆庄振辉说,以「英语为主」的招牌将破坏族裔多元化的法拉盛。他同意招牌要有英文,但60%的规定将迫使他花高达5000元,去造一个95%顾客看不懂的新招牌。
其他反对者说,要求招牌以英文为主,便会跟美国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来自首尔的一位韩国餐厅经理说:「这是美国,我们应有挂上任何招牌的权利。」
但一些说英语的居民表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里有时感到像外人。
法拉盛居民库立克 (David Kulick)说:「接触外国文化是好的,但我希望商店招牌用英文,以便我知道是哪一类店舖。」
州众议员孟昭文支持立法,说希望藉此打破族裔藩篱。不过,她补充说,要各族融合,不是单靠英文字母便办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