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敬先忆慈父黄百韬谆谆教诲
世界日报举办大家来写书活动中,「我的父亲黄百韬将军」一书显得很不平常。作者黄敬先是中华民国国军高级将领黄百韬将军之后,在美从事生物科学研究。
黄敬先出生于1935年,祖籍天津。他说「我的父亲黄百韬将军」一书属于散文集,近30篇文章,有少数篇章与回忆父亲有关。虽然父亲在他十几岁时就在1948年徐蚌会战中殉国,但他仍然记得少年时父亲的谆谆教诲。黄敬先说,虽然父亲在军队中很少回家,但每次见面都会询问他学业进步,鼓励他练字打拳,学习古文,至今黄敬先虽古稀之年,仍早睡早起,对古文和书法有浓厚兴趣。他还记得,最后一次与父亲见面时,父亲让他背诵「前赤壁赋」情景。
书中黄敬先也回忆父亲除严肃还有慈祥的一面。父亲担任国军第七兵团司令官不久,与家人在上海团聚,他清楚记得临睡前父亲亲切地看着他说「小三儿,你先去洗澡吧」,「洗完后不要放走水,我可以用你的剩水洗」。在送父亲返回部队时,火车驶出月台,他记得父亲仍然站在车厢门口,对着家人们微笑挥手。
父亲49岁时战场身亡,母亲带着他及兄弟、姐姐们乘船来到台湾。黄敬先说他的母亲笃信佛教,所以他始终保持慈悲心肠与母亲影响教育很大,记得母亲带着他们躲避飞机轰炸,将最安全的地方留给孩子们。除佛教,他认为中国儒家思想对他成长影响也很深。
这本书中,有数篇是黄敬先返回中国观光时的散文。黄敬先说,他对天津有深深的怀恋之情,为此他给两个儿子起名「天津」和「天卫」。他说,2005年和2011年他两次与家人到中国,由于数十年未回乡,初次踏上中国土地,感觉自己是外国人,但渐渐他找到了感情归属,第二次去天津,当听到熟悉的乡音,他眼泪夺眶而出。他阅读大量中华古文典籍,了解中国历史,在书中就有关于他对中国历史上古代文人、文化的记述及个人感悟。他也希望两个儿子多了解中华文化。
黄敬先是生物科学家,太太沈锜是药理学家。他早年在台湾东海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学美国,取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化学博士后,进一步到德国深造,退休前在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生化系任教,并进行磷脂科研,多次荣获国际及美国研究奖。
黄敬先出生于1935年,祖籍天津。他说「我的父亲黄百韬将军」一书属于散文集,近30篇文章,有少数篇章与回忆父亲有关。虽然父亲在他十几岁时就在1948年徐蚌会战中殉国,但他仍然记得少年时父亲的谆谆教诲。黄敬先说,虽然父亲在军队中很少回家,但每次见面都会询问他学业进步,鼓励他练字打拳,学习古文,至今黄敬先虽古稀之年,仍早睡早起,对古文和书法有浓厚兴趣。他还记得,最后一次与父亲见面时,父亲让他背诵「前赤壁赋」情景。
书中黄敬先也回忆父亲除严肃还有慈祥的一面。父亲担任国军第七兵团司令官不久,与家人在上海团聚,他清楚记得临睡前父亲亲切地看着他说「小三儿,你先去洗澡吧」,「洗完后不要放走水,我可以用你的剩水洗」。在送父亲返回部队时,火车驶出月台,他记得父亲仍然站在车厢门口,对着家人们微笑挥手。
父亲49岁时战场身亡,母亲带着他及兄弟、姐姐们乘船来到台湾。黄敬先说他的母亲笃信佛教,所以他始终保持慈悲心肠与母亲影响教育很大,记得母亲带着他们躲避飞机轰炸,将最安全的地方留给孩子们。除佛教,他认为中国儒家思想对他成长影响也很深。
这本书中,有数篇是黄敬先返回中国观光时的散文。黄敬先说,他对天津有深深的怀恋之情,为此他给两个儿子起名「天津」和「天卫」。他说,2005年和2011年他两次与家人到中国,由于数十年未回乡,初次踏上中国土地,感觉自己是外国人,但渐渐他找到了感情归属,第二次去天津,当听到熟悉的乡音,他眼泪夺眶而出。他阅读大量中华古文典籍,了解中国历史,在书中就有关于他对中国历史上古代文人、文化的记述及个人感悟。他也希望两个儿子多了解中华文化。
黄敬先是生物科学家,太太沈锜是药理学家。他早年在台湾东海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学美国,取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化学博士后,进一步到德国深造,退休前在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生化系任教,并进行磷脂科研,多次荣获国际及美国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