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好极了,现在我开始准备文件」
电视上正在热播一段本田(Honda)汽车的广告:一对年轻的华人夫妇在车行看上一部雅歌(Accord)。两人一边用英文和销售员讨价还价,一边用中文商量杀价对策。因为车子和价钱都太吸引人,所以杀价很快就失败了。广告的结局是白人销售员其实根本就会讲中文。

没几年以前,在美国只有针对华人市场的广告才使用华人演员。虽然眼前华人在广告里的形象和现实还有一段距离,但在短时间内能有这么大的改变,证明美国社会正主动地接触一种完全陌生的文化。过程当中有些不地道,也情有可原。

广告的目的在于说服最多观众花钱,利用极短的时间「吸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讨好」,因此广告对一个地区的文化经常是最敏感的。凡是会引起观众反感的元素,即使反感的来源不能光明正大说出来,还是要尽量避免。记得约十年前走进旧金山的银行,内容相同的房贷产品宣传单有英文、西班牙文和中文三种版本。不但文字不同,传单上的幸福家庭也分别是三种不同的族裔。深谙行销之道的友人当时曾经说:「广告不是电影,白人会买票进电影院看成龙,但是如果在广告里看到亚洲人,就会直接认为广告的产品是针对亚洲人的。」

或许是华人在美国社会地位的提升、或许是中国在国际间的崛起、或许是许许多多不同原因的结合,过去十年间美国人似乎终于有了瞭解华人文化的理由。过去种族之间的平等共存,争的是基本人权,如果要说下一个阶段,或许就是文化上的了解。毕竟华人的文化和欧美的文化有这么大的不同,就算是在华裔能选上各种大官的湾区,非华裔对华人文化的了解到今天仍然只限于舞龙舞狮和蒸饺烧卖。

最近讲中文的美国广告还有AT&T手机的「17秒以前的事了」、用中文下跪求婚的珠宝广告等等。虽然广告中人长得都不太像真的常讲中文的华人,他们嘴里的中文也都生硬到让人难以置信,甚至字幕中的翻译意思差很多,不过美国人能够接受广告中的人物讲自己听不懂的亚洲语言,和十年前相比已经是极大的进步。毕竟不同文化的人互相了解,唯一的方法就是花时间多相处。话又说回来,虽然本田那支广告里面的中文有一点失真,但是做为笑点的情境,却准确描写了许多美国华人都有的经验。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