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春满」台湾书院 生动开怀 宾主尽欢
台湾作家黄春明1日在纽约台湾书院开讲,粉丝热力捧场,台上生动,台下开怀。

黄春明当日讲生活中的创意,传递生活即是教育的观念。由于他多年前曾经异想天开以学生校外参观带回的泥土教授学生们分辨生物的「大便」,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高振群开场便以「欢迎大便老师」介绍黄春明,只见黄春明不疾不徐以「高大使不是挖苦我而是了解我的过去」,回应高振群的幽默,满场哄堂大笑,场面温馨。

黄春明表示,以考试升学为主的台湾教育制度,让台湾的小孩活在侷限的世界,缺乏生活技巧。经历农业社会的他,虽然物质环境不如当今,但也激发大众的想像创意,他举自身童年生活,向大家说明生活就是教育。他表示小时候读书时曾趁自习课时与同学偷熘去学校旁的湖边游泳,老师发现他们跷课后寻来湖边,将一行人的衣服没收,落得这几个人上岸后光熘熘的窘境。还好黄春明突发奇想,要同学们跟着他以泥巴做衣服。一开始他们不知泥巴与水的调配比例,造成泥巴无法沾黏身上,经过多次实验,终将泥巴成功覆体,「但没走几部泥巴就掉下来了。还好我们一再试验,发现要横着走」。他说,和泥做衣是科学实验、穿泥衣横步行走是技术研发,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这些教育的机会。

他也表示,不分老少,人人都创意无限。比如他曾经在宜兰山区看到一个农民,大字不识几个,没有受过太多教育,却为了捕捉湖边的水鸭,就地取材打造工具。「他用干燥的瓢瓜作成潜水帽,脚踏车的内胎作为挂鸭子链环。以水鸭最爱的青草当作掩护,噗通一声将青草丢向水鸭聚集的地方后,伺机抓鸭。他趁鸭群不注意的时候捕捉住鸭群最后那只,一抓住鸭脚就把鸭头按到水中挂在内胎做的链环上,就这样一只接着一只,等到出水面后,身上挂着一圈水鸭」。他说,拥有知识的人要将知识化成行动,要不然连这个大字不识的农夫都不如。「教育最好的来源在生活,生活教育的教室就在天和地」,勉励大家用心体会生活的每个片段,也鼓励家长从生活中启发孩子的想像。

讲座上,有读者提问身为台湾文学作家受邀台湾书院讲谈,为何不用台语写作?黄春明笑笑反问,当初日据时代台湾文学家杨逵用日文写下「送报伕」,「现今有人会批评他用日语写作可耻吗?」一个文学作品的好坏,不是以作家用选择什么语言来创作评断。他举例,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南美洲作家,也是以殖民语言西班牙文创作,但不减其作品的艺术性。美国在脱离英国独立后,也没有停止使用英文或是禁读莎士比亚。他表示,现在使用的中文让台湾的客家人、闽南人、原住民都能够沟通,那些时代历史造就的仇恨应该留给过去。他的作品,要传达的是语言背后的社会人文关怀。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