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外人冷眼夸大美国贫穷
美国官方发布统计显示,全美贫穷人口增加260万人,全国有4620万人活在贫穷线下,相当于六分之一人口申领粮食券,创52年来新高。数据立即被各方引用,尤其外国人颇多带着嘲笑讽刺态度,看待世界超强沦落。可是我们生活在美国感受的,却与媒体和外人说法有很大差异,为甚么呢?

这是媒体报导的「放大」作用,美国贫穷和弱势人口处境的确堪怜,但不像吕秀莲、陈文茜在台湾公开说的「每六个人就有一个穷人」「穿着西者流落街头,在垃圾箱中找食物吃」。她们都有留洋经验,把媒体的报导引伸放大,把美国形容成人间炼狱,唱衰美国、看好中国,无非是迎合全世界的大潮流和舆论趋势,也为自己想说的话作註脚。

从媒体看到形容美国的「恐怖」惨状,生活在美国的所有人可能会感觉「胡说八道甚么,美国哪有这么惨?」同样态度和论调也见诸中国媒体,彷彿当今只有中国才是乐土,类似言论固有所本,自成一家之言,但印证实际却不符现实。

美国、欧盟都遭遇百年一遇的经济衰退,人民生活方式包括平日无储蓄、高度依赖政府福利体系、无法随收入增减调整和改变生活、空前的房灾拖累、人民比亚洲人懒惰等都是主因。的确白领阶级流落街头,也有人在垃圾箱中翻找食物,但极少数极端个案,并不具普遍性,美国贫富差距拉大,但绝多数人衣食仍无虞,没那么悲惨。

美国贫穷线定义是四口家庭年收入不到2万2314美元或个人收入不到1万1139美元,所谓贫户常仍有住所、有空调、有冰箱、有汽车,收入可比中国中产阶级。美国社会对贫穷和经济低迷不满情绪高涨,有占领华尔街之举,但那是社会运动,和贫民革命大不同,部分参与者带着笔记型电脑、iPhone、帐篷,他们不是贫民。

外国人可能把自己国家的贫穷概念包裹新闻报导中的个案,放大成美国社会的普遍现象。就像媒体报导台湾、泰国的朝野抗争街头示威,或大陆的局部民情动盪,当地人感受不到或感受有限,外界却以为乱了。不信去各地的shopping mall或outlet看看,买气虽衰退,但美国消费力仍惊人,「削瘦的骆驼不只比马大」。

有人夸张地说,美国社会动盪,已近革命边缘。逾八成民众对两党政府不满,但1776年革命成功后,这块土地不可能再发生革命,只要用选票就可达成颠覆政府的目的,美国正面临失落的十年,政客迄今未找到救经济的药方,但就像历史的循环周期,每20、30年就会出现美国衰落不振、大势已去的论调,最后总如浴火凤凰般,国势更强,只是这一回会不会真的玩完了,谁也不知道。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