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考古讲座 辨析争论
华美人文学会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16日在曼哈坦中城进行专题讲座,主题为「从最新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及「走进曹操墓—围绕曹操墓的争论辨析」。王巍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回答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和形成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及为什么会经历这样过程等疑问,并证实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究竟并非传说,而是有确实根据的。
王巍指出,在襄汾陶寺遗址及河南省偃师的二里头遗址等考古发现,证明了古史记载中的黄帝炎帝、尧舜禹和夏王朝时期的文明。
王巍介绍道,在据古史传说是尧活动中心地区的山西南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新发现了距今约4300年至4000年的大型城址,巨型城址面积达280万平方米。而且城内功能分区明显。高级贵族居住区与社会下层居住区相隔绝,并已出现专门为上层贵族所掌控的仓储区和墓葬及祭祀区。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相当严重的阶层分化,城内的统治集团已经掌握了军事指挥权和祭祀权,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主宰,已经具有「王」的雏形,这表明最迟在陶寺文化中期,已经进入到早期国家的阶段。
王巍还介绍了河南省偃师夏代后期都邑的二里头遗址,该遗址内多数宫殿的正殿坐北朝南,其两侧的厢房东西对称,可以看出已经具有中轴线理念的雏形,有些建筑为前后相连递进的院落。这一发现将中国古代宫殿,包括故宫紫禁城等宫殿建筑的中轴线贯穿,左右建筑对称、院落前后递进的布局特点出现的年代上溯至距今3700多年前的夏代后期。
王巍指出,在襄汾陶寺遗址及河南省偃师的二里头遗址等考古发现,证明了古史记载中的黄帝炎帝、尧舜禹和夏王朝时期的文明。
王巍介绍道,在据古史传说是尧活动中心地区的山西南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新发现了距今约4300年至4000年的大型城址,巨型城址面积达280万平方米。而且城内功能分区明显。高级贵族居住区与社会下层居住区相隔绝,并已出现专门为上层贵族所掌控的仓储区和墓葬及祭祀区。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相当严重的阶层分化,城内的统治集团已经掌握了军事指挥权和祭祀权,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主宰,已经具有「王」的雏形,这表明最迟在陶寺文化中期,已经进入到早期国家的阶段。
王巍还介绍了河南省偃师夏代后期都邑的二里头遗址,该遗址内多数宫殿的正殿坐北朝南,其两侧的厢房东西对称,可以看出已经具有中轴线理念的雏形,有些建筑为前后相连递进的院落。这一发现将中国古代宫殿,包括故宫紫禁城等宫殿建筑的中轴线贯穿,左右建筑对称、院落前后递进的布局特点出现的年代上溯至距今3700多年前的夏代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