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座谈 盼保钓火炬不熄
北美资讯交流协会(IXANA)19日晚特别邀请刘永宁、王立桢、杨兆伟和鲁国明,在工研院北美公司举行「由『空降钓鱼台』小说谈国防新科技」演讲及座谈会,由协会会长唐孝先主持。
曾于1970年9月2日登上钓鱼台的前中国时报记者刘永宁,分享他几十年来对钓鱼台的研究。刘永宁透露,当年是由蒋经国授意当时中时董事长余纪忠,四位记者才得以登岛。
刘永宁说,钓鱼台的历史教训永不能忘,只有永续坚持,永不妥协。唯有从历史中启发智慧,全民参与,才有望解决钓鱼台问题。
16年前用房子抵押贷款,筹款20多万购买飞机「保钓精神号」组织空降钓鱼岛的鲁国民,用幻灯片介绍当年购机、组织、准备的经过。虽然最后飞机故障迫降,功亏一篑,但是鲁国明相信,保钓火炬将生生不「熄」。
空军官校61期毕业,中华民国空军退役飞行军官杨兆伟,是「保钓精神号」飞行员王仲年的官校同学。有4700小时C-130重型运输机经验的杨兆伟,分析「保钓精神号」冒险飞到钓鱼岛的行动「简直是玩命」,因为飞机、航程等诸多限制,加上后来飞机故障迫降,全靠王仲年的高超飞行技术,全体人员得以生还。
空军「飞行员的故事」系列作者王立桢指出,当他知道鲁国明、王仲年的故事,又和杨兆伟谈过之后,以半真实、半想像的形式,写了「空降钓鱼台」小说,融入飞行员、男女爱情、国际情势、间谍收情、卫星科技、隐形战机、空战、登陆等情节,包含美、中、台、日四方的政治角力。
王立桢表示,书中描写日机打下中华民国的飞机,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因为钓鱼台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擦枪走火的情况,后果难以收拾。」
曾于1970年9月2日登上钓鱼台的前中国时报记者刘永宁,分享他几十年来对钓鱼台的研究。刘永宁透露,当年是由蒋经国授意当时中时董事长余纪忠,四位记者才得以登岛。
刘永宁说,钓鱼台的历史教训永不能忘,只有永续坚持,永不妥协。唯有从历史中启发智慧,全民参与,才有望解决钓鱼台问题。
16年前用房子抵押贷款,筹款20多万购买飞机「保钓精神号」组织空降钓鱼岛的鲁国民,用幻灯片介绍当年购机、组织、准备的经过。虽然最后飞机故障迫降,功亏一篑,但是鲁国明相信,保钓火炬将生生不「熄」。
空军官校61期毕业,中华民国空军退役飞行军官杨兆伟,是「保钓精神号」飞行员王仲年的官校同学。有4700小时C-130重型运输机经验的杨兆伟,分析「保钓精神号」冒险飞到钓鱼岛的行动「简直是玩命」,因为飞机、航程等诸多限制,加上后来飞机故障迫降,全靠王仲年的高超飞行技术,全体人员得以生还。
空军「飞行员的故事」系列作者王立桢指出,当他知道鲁国明、王仲年的故事,又和杨兆伟谈过之后,以半真实、半想像的形式,写了「空降钓鱼台」小说,融入飞行员、男女爱情、国际情势、间谍收情、卫星科技、隐形战机、空战、登陆等情节,包含美、中、台、日四方的政治角力。
王立桢表示,书中描写日机打下中华民国的飞机,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因为钓鱼台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擦枪走火的情况,后果难以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