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朱浤源讲228事件新发现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终身研究员朱浤源,继2日在圣若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演讲「辛亥革命研究新发现」后,3日又在纽约华侨文教中心讲述「二二八事件研究新发现」。

朱浤源先以历史的角度探讨国父孙中山如何以小搏大、推翻满清建立民国,认为他信仰的基督教有正面影响。孙中山年少时期接受儒家教育,1879年随母亲到檀香山,进入夏威夷基督教学校,接受西方教士的引导并接触了议会政治。在檀香山的第四年(1883年)即确立新的信仰,因此被哥哥送回家乡,后到香港受洗为基督教徒,这一年发生中法「越南」战争,中国战胜却要割地赔款,致使他矢志推翻满清。

朱浤源表示,西方的民主政治起源于教会。孙中山在夏威夷期间适逢当地的清教徒以「思想改造」与「武装威吓」推动共和行宪革命,对兴中会的创立影响尤深。同时华侨基督教徒热心参与,鼓舞了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及方向。往后孙中山在伦敦习医及在广州、香港、澳门行医,进一步获得基督教的经验,台湾的基督徒也曾帮助孙中山。

八年来,朱浤源和几名历史学家成立研究小组,专心研究复杂、艰深又耗时的「二二八事件」,昨日他与近百位纽约侨胞分享初步报告,听众当中包括亲历事件的书法家丁兆麟等。朱浤源认为,若纯以档案及(死伤)数据上的纪录,「二二八事件」在世界史上不过是一场小型「民变」,但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无与伦比。

朱浤源比较台湾国史馆的资料,称在论述上偏颇而未能澄清真相,徒让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他甚至发现,台湾光復初期,文艺及舆论界百花齐放,却也充斥着中共地下党员。抗战胜利之初,国际环境对台湾前景有不同论调,苏联与美国联手牵制国民政府,战败的日本也产生影响。同时「国」「共」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台湾也无法倖免。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在积极推动民主进程的台湾,引起所谓民「怨」,爆发了「二二八事件」。

朱浤源指出,二二八事件发生65年后进行研究有难度,但仍有许多发现,研究小组希望能导正当今台湾教科书中的偏失,尤其台光復初期实施民主的阶段性。

两场讲演由美华民主正义论坛主办,论坛总干事张学海、副总干事李春溪和杨嘉萍昨日向朱浤源致赠纪念奖牌以及1946年行宪后首任总统就职的历史照片。讲演会由薛纯阳主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