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新闻辞典 祭孔大典
祭孔是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举行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

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闢为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途径鲁地,以「太牢」(牛只)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先河。元、明、清三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

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大典用音乐、舞蹈形式集中表现儒家思想文化。

大典仪式可分为三步骤:第一段入场。第二段为献礼:「启扉」、「迎神」、「初献礼」、「读祝文」、「亚献礼」、「终献礼」、「献爵」、「送神」、「阖扉」。第三段为退场。

大典一般採用六佾舞或八佾舞,「佾」是行列单位,祭祀活动中舞者人数多少,意味着被祭祀者德行的高低,「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只有像孔子这样德高望重才有资格获得八八六十四位舞者的最高荣耀。有些祭孔大典由于场地和人数限制,採用六佾舞。

佾舞舞者称佾生。佾生左手执籥(即短笛形竹管),右手秉翟(常用雉尾),三根雉尾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朝上向天。佾舞方阵为正方形,动作以「圆」为主轴。

礼毕,通常还有最有趣的拔智慧毛活动。「智慧毛」是民间的俗称,乃指祭孔太牢上的毛,民间认为文圣享用过的牛只身上之毛,取下交给读书人,可增添智慧,使考试顺利。

由于拔智慧毛常导致秩序大乱,加上不能虐待动物,近年南加祭孔大典提供手工制作的牛只,供民众「摸智牛」, 并送毛笔给小朋友做纪念。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