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现金交易学问大
华裔做生意喜欢照搬母国「现金交易,银货两讫」「货物出门,概不退换」原则,但这些规则在美国不一定完全行得通。国税局(IRS)2011年税表设计要求商家填报信用卡收入,便利税务员掌握逃漏税蛛丝马迹,因为现金交易可能漏报所得,国税局决定增加600位查税员,针对现金交易商家查税。
会计师认为,国税局从信用卡消费营业所得透明化入手,先掌握比对资料,让所有商家的信用卡收入都「透明」,收取现金的小型零售、餐饮商家难再逃避营业所得申报。换言之,这种先掌握信用卡收入,再「推算」全部营业收入的作为,会不会逼更多商家「Cash Only」营业,到底国税局手段高,或业者逃税手法强,一两年后将见分晓。
美国是信用卡消费盛行的国度,「塑胶货币」使用有助建立个人信用纪录,也方便商家结算进出金额和营业成本,许多华裔商家却不愿入境随俗使用它,强迫顾客现金交易,原因之一是使用信用卡付帐,每笔消费要缴付信用卡公司4%以下手续费,还要刷卡设备等费用,增加营业成本。
但最关键的,是信用卡消费每笔进出都有帐可查,华裔盛行母国的「两本帐」方式,一本实帐自己用、另一本虚帐供报税用,现金交易方便作两本帐,逃漏税成部分商家的省钱和获利窍门。
消费者最反感的,譬如餐馆吃饭消费,附加课徵8.25%至9.25%销售税(随城市不同税率有异),但只收现金,这些税最后真的交给政府部门了,抑或被商家侵吞短报?且现金交易强迫顾客须带现钞,在美国很多人不喜欢随身带太多钱,可防抢劫,现金交易让顾客很不方便。
国税局未规定商家一定要採取甚么方式付款,有些商家明明生意做得红火,每日进出金额很大,却宣称「小本经营,只收现金」,其中学问和玄机不小。社区盛传,圣盖博谷某城市有家家乡风味小吃现金交易,门庭若市,老闆为逃税,不敢将现金存入银行,只好带回家藏匿。结果不幸有内贼通报而遇抢,被劫走现金30万元,还不敢报案,哑巴吃黄连认赔。
内行的会计师说,国税局真要查这类投机商家不难,有些华商虽现金进货,不易追查材料成本,但如派员站岗盘点每日上门客人数,自然可估算营业额和缴税是否合理;稽查营业用水量,再推算顾客和营业额也是手段,总之查税措施很多,是检验「道高一尺或魔高一丈」的机会。
华商要守法,现金很重要,却不应藉现金收入逃税,否则国税局虽未明说针对何种族裔查税,避免族裔歧视,但消费者也会反感,抵制只收现金、但交税不实的商家。
会计师认为,国税局从信用卡消费营业所得透明化入手,先掌握比对资料,让所有商家的信用卡收入都「透明」,收取现金的小型零售、餐饮商家难再逃避营业所得申报。换言之,这种先掌握信用卡收入,再「推算」全部营业收入的作为,会不会逼更多商家「Cash Only」营业,到底国税局手段高,或业者逃税手法强,一两年后将见分晓。
美国是信用卡消费盛行的国度,「塑胶货币」使用有助建立个人信用纪录,也方便商家结算进出金额和营业成本,许多华裔商家却不愿入境随俗使用它,强迫顾客现金交易,原因之一是使用信用卡付帐,每笔消费要缴付信用卡公司4%以下手续费,还要刷卡设备等费用,增加营业成本。
但最关键的,是信用卡消费每笔进出都有帐可查,华裔盛行母国的「两本帐」方式,一本实帐自己用、另一本虚帐供报税用,现金交易方便作两本帐,逃漏税成部分商家的省钱和获利窍门。
消费者最反感的,譬如餐馆吃饭消费,附加课徵8.25%至9.25%销售税(随城市不同税率有异),但只收现金,这些税最后真的交给政府部门了,抑或被商家侵吞短报?且现金交易强迫顾客须带现钞,在美国很多人不喜欢随身带太多钱,可防抢劫,现金交易让顾客很不方便。
国税局未规定商家一定要採取甚么方式付款,有些商家明明生意做得红火,每日进出金额很大,却宣称「小本经营,只收现金」,其中学问和玄机不小。社区盛传,圣盖博谷某城市有家家乡风味小吃现金交易,门庭若市,老闆为逃税,不敢将现金存入银行,只好带回家藏匿。结果不幸有内贼通报而遇抢,被劫走现金30万元,还不敢报案,哑巴吃黄连认赔。
内行的会计师说,国税局真要查这类投机商家不难,有些华商虽现金进货,不易追查材料成本,但如派员站岗盘点每日上门客人数,自然可估算营业额和缴税是否合理;稽查营业用水量,再推算顾客和营业额也是手段,总之查税措施很多,是检验「道高一尺或魔高一丈」的机会。
华商要守法,现金很重要,却不应藉现金收入逃税,否则国税局虽未明说针对何种族裔查税,避免族裔歧视,但消费者也会反感,抵制只收现金、但交税不实的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