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朱琦 周日谈印度文化
硅谷华裔不论居住出入、工作职场、学校活动,总会遇到印度人,但华裔对印度人瞭解多少?旅美学者、作家朱琦不久前两度去印度,百味杂陈,感慨良多。他应台大校友会视听社的邀请于9日(周日)下午1时30分在洛斯阿图图书馆(Los Altos Library, 13 South San Antonio Road, Los Altos),以「从历史、族群和宗教探索印度」为题发表演讲,从三个角度解读印度和印度人。

朱琦表示,中国与印度同是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不过是一山之隔,这山却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飞鸟难渡,从前法显和玄奘九死一生到天竺是人人共知的传奇和美谈。后来有了飞机,印度说到就到,但心理上还是隔着喜马拉雅山。

朱琦指出,对于北美华人来说,邻居、同事或者是孩子的同学及家长也许就是印度人。在遍地工程师的硅谷,来自中国和印度的高科技人才,无论是人数还是成就,都充分显示两个国家的人口之众和文明之久。相较于其他族裔,硅谷中国人最常见的面孔是印度人,最难读懂的似乎也是印度人。

「印度的历史长远复杂,加上英国的统治和殖民地,更增加了历史、宗教、政治的复杂性,」以宗教来说,就有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耆那教等。而印度的种姓制度分婆罗门、剎帝利、吠舍利和首陀罗四个阶级,延续几千年,至今都没变。不同种姓有不同的道德法规和风俗习惯,而且不能通婚,「这造就了贫富永远不均的问题。」

印度人口众多,竞争激烈,但由于英国统治期间,引入政治和考试制度,给不同阶级种姓出头的机会,教育成为出头最重要的手段,「这也就是印度人特别重视教育的原因。」加上在印度竞争激烈,来美国机会较多,「于是在硅谷就可以看到这么多的印度人。」

朱琦表示,印度人来到美国后,发觉印度的文化背景和美国相差太大,加强了印度裔之间的团结,这也是特点之一。朱琦指出,印度因为没有历史记载的制度,有许多历史还是由法显及玄奘所着的「大唐西域记」中寻回。朱琦在演讲中还将分享所着「百闻一见走德里」、「百感交集看恆河」、「百味杂陈谈印度」等文章内容。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