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从重庆事件看中国的困境与转机
从王立军走进美国领事馆,到薄熙来被免职,来自西南边陲的政治危机似已化解。尽管各方对后续如何发展仍揣测纷纷,但考虑到维稳和不折腾仍是政府主导方针,无论定王为叛节行为、或薄为路线之争,均不会波及太广,相反,当局会尽可能消弭影响,维护举国团结、和谐局面。

但是,作为1989年以来中国最大一场政治风波,重庆事件留给人太多思考。历经30余年改革,国际环境丕变,国内各种矛盾日渐激化,中国已然又到了一个新的转捩点:摸石头过河,已摸了足够长的时间,下一步该怎么走?如果政府有清晰思路,当然可以「不争论」,但如果从上到下仍一片迷茫,是否应重启争鸣和探讨,凝聚各界共识与智慧,为国家发展寻一方向?

重庆唱红已有多年,从边城一直唱到北京。薄推动唱红或许有个人目的,但民众一拍即合,借老歌抒发对毛时代的怀念,则是因对社会现状不满。中共就文革已有成文的决议和说法,但迟迟未阻止地方唱红,或许是担心投鼠忌器,招惹众怒。即然当政者拿不出有效政策遏制贫富分化,又不能指出走向公平与正义的未来方向,难道还不允许百姓以唱歌来发泄心中不平吗?

与其说薄熙来事件是中央欲擒故纵,有意令薄表演再择机将其拉下马,人们更愿意相信,是第四代领导人比前任更开放,能容纳不同声音,才让唱红延至今日。一些左派网站和意见领袖可随意批评政府政策,亦是佐证。但由于坚持「不争论」原则,执政者未能创造一个理性的对话环境,以便在党内展开探索,与社会各界交流激盪。相反地,宽容蜕变为冷漠,不同声音最终流于情绪发洩,衍生出更多新的不满。

温家宝多次强调政改,推崇民主自由。与其说是总理政纲,勿宁说更像竞选口号。讥讽温为「影帝」,或许过分,说胡温反对改革,亦不符事实,但称其对政改有期待无行动、犹豫观望,并不为过,而徘徊不前的主因,则是不知道往那里走。

期盼此次重庆事件,能提醒年底接班的第五代领导人,一场争论恐在所难免,因为总不能摸着石头不上岸。不必关闭不和谐的网站,无论左还是右,正面对话才是凝聚共识的积极作法。惟有言论自由,舆论开放,才能达至共识,在各种思想的交锋辩论中,寻找出最合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走出困局。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