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悲歌 老人院桃姐知多少?
电影「桃姐」4月13日北美上映,首周末票房已突破4万元。影片中里缺少家人关爱,常年被抛弃在老人院的孤独老人引发了「精神养老」的讨论。
在南加州,各种规模的老人院(Nursing Home)有550家左右。按照平均每家100人规模计算,南加州共有5万5000名老人常年住在老人院。从事社会工作长达五年的王姓社工表示,「这些老人基本都有各种身体、精神疾病,生活很难自理」。
位于艾尔蒙地的爱满地疗养院住有80位老人,其中三分之二是亚裔。管理员Rachel说,亚裔老人的子女普遍勤于看望,几乎每周都会抽空探视,偶尔还会带老人出去喝茶、逛超市,但其它族裔在敬老和孝道方面明显不如亚裔。
位于罗斯密的老年公寓共有72户老人,其中近九成是亚裔。管理员黄小姐表示,绝大部分亚裔老人都有子女经常探望。但有一名老人住了七、八年,从未来过亲属探访。不禁让人想到影片中在老人院里住得最久的婆婆,由于亲人都移民国外,即使除夕夜,她也只能孤身一人看电视。
4月初,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世界卫生日主题定为「老龄化与健康,健康有益长寿」。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2011年数据统计,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7.4%,是典型的老龄化社会。
天普市一家颇具规模的老人院有380名老人,其中半数是华裔老人。在此工作的Michelle表示,老人院居住的老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疾病,「很多人在服用抗忧郁药物」。尽管大多数华裔子女将父母交给老人院后还会定期看望他们,但也有不闻不问的例子。
现年69岁的陈婆婆(化名)年轻时是女强人,十年前中风,住进老人院。她女儿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律系,现为洛城知名律师。由于女儿工作繁忙,陈婆婆至少要等三周才能见上女儿一面。 Michelle说,陈婆婆年轻时会经营事业又会教育子女,如今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受不了这样的失落,经常一个人哭,「有时候还会大发脾气,说自己恨所有人」。
来自台湾的俞姓老人(化名)自从去年老伴去世后,再也没人来老人院看过他,于是性情大变。以往总和老伴有说有笑逛公园的他,再也不愿说话了。他经常一个人坐在门口发呆一整天,声称自己在等老伴带他去吃饭、逛公园。有时还会大声嚷叫,试图跑出老人院。
在圣盖博谷的某家老人院里,一名白髮苍苍的老人坐在轮椅上,面无表情的盯着老人院大门,似乎在等待什么。每当有人进来,他都会上下打量一番,但面对别人与他打招唿或者微笑,他都没有任何反应。
影片「桃姐」中,老人院护士打无数次电话都联繫不上金婆婆的儿子,最终金婆婆在老人院里孤独过世。Michelle说,类似故事在该老人院也曾发生。
一名越南华侨去年将90岁高龄的母亲送来之后,就彻底消失了。院方多次联繫家属,但家属总说太忙,便挂断电话。最近一次联繫到老人的儿子,他直接说明自己「整个4月都不可能有空」。婆婆记忆力越来越差,经常一觉醒来后问周围的人,为什么她被丢在这里。
Michelle表示,虽然老人院里有医师、护士、社工,全天24小时提供服务,但家人最直接最温暖的关怀谁也无法取代。尤其性格内向的老人,会将自己和外界隔离,不愿和外人透露太多内心事。只有他们最亲的人,才能打开老人的心里防卫,走进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要。
Michelle建议子女关怀父母的精神世界,「比起花钱给父母买东西的物质关怀,老人其实更倾向子女多来看看他们,以及和他们聊聊天的精神关怀」。
在南加州,各种规模的老人院(Nursing Home)有550家左右。按照平均每家100人规模计算,南加州共有5万5000名老人常年住在老人院。从事社会工作长达五年的王姓社工表示,「这些老人基本都有各种身体、精神疾病,生活很难自理」。
位于艾尔蒙地的爱满地疗养院住有80位老人,其中三分之二是亚裔。管理员Rachel说,亚裔老人的子女普遍勤于看望,几乎每周都会抽空探视,偶尔还会带老人出去喝茶、逛超市,但其它族裔在敬老和孝道方面明显不如亚裔。
位于罗斯密的老年公寓共有72户老人,其中近九成是亚裔。管理员黄小姐表示,绝大部分亚裔老人都有子女经常探望。但有一名老人住了七、八年,从未来过亲属探访。不禁让人想到影片中在老人院里住得最久的婆婆,由于亲人都移民国外,即使除夕夜,她也只能孤身一人看电视。
4月初,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世界卫生日主题定为「老龄化与健康,健康有益长寿」。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2011年数据统计,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7.4%,是典型的老龄化社会。
天普市一家颇具规模的老人院有380名老人,其中半数是华裔老人。在此工作的Michelle表示,老人院居住的老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疾病,「很多人在服用抗忧郁药物」。尽管大多数华裔子女将父母交给老人院后还会定期看望他们,但也有不闻不问的例子。
现年69岁的陈婆婆(化名)年轻时是女强人,十年前中风,住进老人院。她女儿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律系,现为洛城知名律师。由于女儿工作繁忙,陈婆婆至少要等三周才能见上女儿一面。 Michelle说,陈婆婆年轻时会经营事业又会教育子女,如今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受不了这样的失落,经常一个人哭,「有时候还会大发脾气,说自己恨所有人」。
来自台湾的俞姓老人(化名)自从去年老伴去世后,再也没人来老人院看过他,于是性情大变。以往总和老伴有说有笑逛公园的他,再也不愿说话了。他经常一个人坐在门口发呆一整天,声称自己在等老伴带他去吃饭、逛公园。有时还会大声嚷叫,试图跑出老人院。
在圣盖博谷的某家老人院里,一名白髮苍苍的老人坐在轮椅上,面无表情的盯着老人院大门,似乎在等待什么。每当有人进来,他都会上下打量一番,但面对别人与他打招唿或者微笑,他都没有任何反应。
影片「桃姐」中,老人院护士打无数次电话都联繫不上金婆婆的儿子,最终金婆婆在老人院里孤独过世。Michelle说,类似故事在该老人院也曾发生。
一名越南华侨去年将90岁高龄的母亲送来之后,就彻底消失了。院方多次联繫家属,但家属总说太忙,便挂断电话。最近一次联繫到老人的儿子,他直接说明自己「整个4月都不可能有空」。婆婆记忆力越来越差,经常一觉醒来后问周围的人,为什么她被丢在这里。
Michelle表示,虽然老人院里有医师、护士、社工,全天24小时提供服务,但家人最直接最温暖的关怀谁也无法取代。尤其性格内向的老人,会将自己和外界隔离,不愿和外人透露太多内心事。只有他们最亲的人,才能打开老人的心里防卫,走进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要。
Michelle建议子女关怀父母的精神世界,「比起花钱给父母买东西的物质关怀,老人其实更倾向子女多来看看他们,以及和他们聊聊天的精神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