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管理锦囊/「慢想」让决定更好
●「假使有一小时的决策时间,就该在第59分钟再回应;如果有一年的时间,就等到第364天;即使只有一秒钟,还是要尽量拖延,连一毫秒都要计较。」面对决策时机,这是教授帕特诺伊(Frank Partnoy)访问百余位不同领域专家所得出的结论。

由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的《等待的技术:慢想,让决定更好》一书中,作者帕特诺伊反覆提到,大多数的情况下,决策者应花多一点的时间「慢想」,思考后再做决定,避免直觉误判,管理「延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可能的结果 仔细评估

面对决策,有人选择快速决定,也有人争取时间思考。奥美公关董事总经理谢馨慧认为,决策速度快或慢,端看事情是否容易决定。例如,办公室是否要买咖啡机,短时间即可决定,若与工作、组织或客户相关,做决策时应仔细思考可能产生的结果。「没有对的决定,只有适合的决定」。

她说,快速决策不见得好。思考不如花费一些时间,过程中带着节奏和方法慢慢地想,广泛蒐集资料,列出执行的可能性,最后找到对大多数人都有利的决定。

若遇上突发状况,领导者决策面临时间压力时,谢馨慧认为,将思考时间急速压缩,此时正考验着他们是否拥有预先看到问题的能力,足以避开阻碍,直觉做出最好的处理。

不断地检视过去成功的经验,检视思考是否周延,以验证直觉的正确性;若因为经验值不足,无法釐清直觉是否可行,可询问他人意见或蒐集资料,整理出可分享的资讯,并告诉工作伙伴或客户,大家共同讨论,一起承担结果。「情势变化不是一时就能看清楚,採取正确行动的时间相形重要」。

书中也提到,当企业遇到需要危机处理的状况时,假如在风头上就立即道歉,行为显得冲动且草率,不妨等所有资讯浮现后再道歉方为上策。

谢馨慧以公关角度观察,道歉的时机必须看事件发生的情境,比如食品中出现蟑螂,就该立刻道歉,才能安抚人心;过去曾发生食品添加三聚氰胺的有毒物质,不知情的厂商在爆出问题的第一时间是否应立刻道歉,值得商榷,因为他们并非故意忽略食品安全。

★沉淀思维 考虑更周延

她认为,应先将产品下架,了解事情原委,加以查证或分析后,找到原因,再向外界道歉,才是最佳的危机处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管理研究所教授沈永正说,企业间竞争讲求快速接单和生产效率,面对策略决定就不能只求快,需要时间沈淀,可以说是一种「等待的艺术」。

「慢想可让人沈淀,当你有不同的观点时,考量事情会更周全。」他认为,大环境瞬息万变,企业需加以等待,接收更多讯息,才能做出周到的判断;正因为企业运作讲求效率,所以更需要慢想。

他举例,中国大陆已故领导人邓小平从前每年一到暑假,便会到河北省北戴河度假,之后都会发布重要决策,可见环境对决策的影响力。

★直觉判断 往往有盲点

当人们要做重要决策,有时受到环境、时间、情绪或压力影响,难免会出现错误判断,让自己转换环境,跳脱原来的思考模式,不急着做决策,或许会有不同的想法。

书中特别谈到,人们有时会陷入直觉情绪对上逻辑推理的挣扎。

沈永正认为,有些企业决策者做决定时,往往相信自己的直觉,立即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进行,有人则需要利用各种不同工具和讯息,引导自己做判断;不论哪种类型的决策,关键是减低犯错的机会。

若做出判断前,能有等待的时间,甚至出现直觉前,稍微再等待一会,让自己有机会跳出框框看待即将决策的事,也许之前看不清楚的部分,可看得更清楚;否则只相信直觉,一旦小部分出错,企业经营将付出代价。

他说,大部分中小企业主追求快速效率,因为不能等待,很多判断必须从过往经验而来,成为经营决策常存在的盲点;决策前,蒐集资讯的方法很多,如邀请专家根据问题提出意见,深思熟虑之下会做出更好的决定。

书中的「棉花糖实验」,成为慢想的最佳例子。研究人员给儿童一块棉花糖,他们可以选择立刻吃掉,假如可沉住气等待,之后将可拿取两块棉花糖;拥有等待能力的孩子,与后来的事业表现呈正相关;这也告诉我们:「慢慢想,到最后关头做决定,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