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九枪击案 李昌钰悔插足
三一九枪击案届满八年,陈水扁致函马英九要求重查案件真相,暗示对七年前的侦结报告并不相信,当年协助调查该案的美籍华裔专家李昌钰到访南加,并展示了该案大量图片和数据资料。他表示,这些年来围绕案件本身和侦结报告的争议质疑一直不断,他一生处理案件无数,「没有一件像三一九这么复杂、受到这么多政治压力」,如今选择将案件侦办经过讲出来,除了要「让证据说话」,也是因为参与案件调查的众多刑侦人员「背了太多黑锅」。
枪击案发生后两个多月,经各方强烈促请,李昌钰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从现场收集来的物证入手,将案件抽丝剥茧。李昌钰对两颗子弹的来福线、工具痕等指数分析推测,两颗子弹由同一车床制造,并且从同一支枪打出来,且并非制式手枪而是改造枪。根据这一线索追溯到唐守义的工厂和工具,由此又顺藤摸瓜查到了陈义雄。
有舆论怀疑警方公布弹孔照片看似不同,李昌钰指出,其实是拍摄不同角度导致。此外陈水扁衣服血迹没有媒体报导多,很多渍印为小护士药膏,以及衬衫在动态中反覆沾上同一个伤口的血渍。李昌钰肯定陈水扁腹部以及吕秀莲腿部的伤痕为枪伤,并根据陈水扁衣物上的火药残余量以及两个伤口的子弹射入角度,结合现场吉普车上的弹孔裂缝,重构案发现场确定热区。
对于外间质疑两颗子弹能否在不到一秒钟时间内接连从同一支枪打出。李昌钰说,反覆实验证明,六弹连发仅需不到五秒钟,熟练枪手完全可能在半秒钟内接连打出两颗子弹,而且吉普车在案发时的行进车速,两颗子弹之间不可能相隔长达几分钟时间。有传言指李昌钰说枪击案其实是针对吕秀莲,李昌钰强调,他只说过第一颗子弹「是朝这个方向(吕秀莲座位)打的」。
从调查案件开始就受到重重政治和舆论压力,李昌钰说,他从三一九学到第一大教训就是「这个案子以后不要再插足了」。他表示,枪击案前后牵涉种种政治恩怨,他不愿参涉其中,身为鑑证科学家,多年办案一贯秉持「用证据说话」的原则。
李昌钰也表示,要兼顾公正与真相有时并不易,「很多人不愿意听真相」。
枪击案发生后两个多月,经各方强烈促请,李昌钰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从现场收集来的物证入手,将案件抽丝剥茧。李昌钰对两颗子弹的来福线、工具痕等指数分析推测,两颗子弹由同一车床制造,并且从同一支枪打出来,且并非制式手枪而是改造枪。根据这一线索追溯到唐守义的工厂和工具,由此又顺藤摸瓜查到了陈义雄。
有舆论怀疑警方公布弹孔照片看似不同,李昌钰指出,其实是拍摄不同角度导致。此外陈水扁衣服血迹没有媒体报导多,很多渍印为小护士药膏,以及衬衫在动态中反覆沾上同一个伤口的血渍。李昌钰肯定陈水扁腹部以及吕秀莲腿部的伤痕为枪伤,并根据陈水扁衣物上的火药残余量以及两个伤口的子弹射入角度,结合现场吉普车上的弹孔裂缝,重构案发现场确定热区。
对于外间质疑两颗子弹能否在不到一秒钟时间内接连从同一支枪打出。李昌钰说,反覆实验证明,六弹连发仅需不到五秒钟,熟练枪手完全可能在半秒钟内接连打出两颗子弹,而且吉普车在案发时的行进车速,两颗子弹之间不可能相隔长达几分钟时间。有传言指李昌钰说枪击案其实是针对吕秀莲,李昌钰强调,他只说过第一颗子弹「是朝这个方向(吕秀莲座位)打的」。
从调查案件开始就受到重重政治和舆论压力,李昌钰说,他从三一九学到第一大教训就是「这个案子以后不要再插足了」。他表示,枪击案前后牵涉种种政治恩怨,他不愿参涉其中,身为鑑证科学家,多年办案一贯秉持「用证据说话」的原则。
李昌钰也表示,要兼顾公正与真相有时并不易,「很多人不愿意听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