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忆纪弦 郑愁予带来诗与酒
台湾着名诗人郑愁予,9日受旧金山州立大学中文系邀请,参加长达三个小时的读诗会,为数百名爱好中文现代诗的观众朗读多首他所作的诗。郑愁予此行也带来他为好友纪弦所写的追思之作「我穿花衫送你行,天国破晓了」。旅居湾区的纪弦于今年7月22日辞世。郑愁予细细分享纪弦的友谊,和他在创作受纪弦深远的影响。
郑愁予说:「纪弦虽然活了101岁,但还是对他非常捨不得。他是了不起的诗人。我们叫他前辈,不只因为他年龄大,而是他现代诗在台湾创始人的地位和贡献。」
1953年,郑愁予还只是19岁的学生,纪弦便邀他一起办杂志推动现代诗,并且访问金门。后来在金门就业、教书的郑愁予就是这一次的访问爱上金门。
他说:「纪弦虽然比我大20岁,但对我一直以兄弟相称。我们那次去金门,一起喝高粱酒。醉了之后他要我承认,我和他一样是河北人。我说,我祖籍河北,但在济南生,到了台北的济南路(纪弦故居),感觉自己因为诗而重生。说完我们两人就跪在金门的红土上,那种感动,我永远无法忘记。」
郑愁予表示,纪弦所提出的现代诗六大信条,对他影响深远。他并在会中一一用自己的诗验证这些信条。其中第二条称新诗是「横的移植,不是直的继承」。
郑愁予说:「他这一说引来很多批评。很多人说他忘本,还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是横向的移植,给他带上政治的红帽子。但中国诗两千年,内容说的是人的状况,这个不会变,但形式上一定要改变。引入白话、西方翻译的文字及其他文化中的元素。」
为此,郑愁予举的例子,是他最着名的诗「错误」。他说,诗中的时空、人物以及戏剧感的结尾,都是西方常用的文学元素。「错误」是「小城连作」两首诗的第一首,说主人公在江南骑马,遇到正在等人的人,等的却不是他。第二首「客来小城」中,他步行到达目的地的小城,但城门开了却只有「满天云絮,一阶落花」,没有他要找的人。这两个错误,就是他要在诗中表现的「生离死别」的内涵。
当然,郑愁予朗诵到「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的经典名句,立刻引来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纪弦的第四信条是「知性的强调」。郑愁予说,诗要有深度和层次,尤其有象徵意义最好。他以自己的阿里山樱花诗为例,诗中的他和阿里山是同一个人,「我是钟情的阿里。」诗的内容有确切的时间、数字,还有阿里山的风景和特产,「醉在云海里,梦中樱花落。」
他说:「樱花开花的时间很短,但很美,就好像人生,很短、很美、很快活。所以我用樱花来象徵人生。」
纪弦的第五信条追求诗的纯粹性。郑愁予解释,诗的纯粹性来自诗人的性灵。人性讲究合群,诗的纯粹在于关怀别人。而不是为了各种利益,利用诗的张力,达成自己的目的。
他澄清,这种纯粹不一定要是风花雪月。纯粹的诗不怕政治关怀,不怕道德礼教、神话宗教都可以是纯粹。好比纪弦的第六信条就是爱国反共。郑愁予的诗「当撞响和平之钟到八百二十三声」和八二三砲战47万枚砲弹铸成的和平钟一起立于金门和平纪念公园。他说:「这首诗也是纯的,因为它倡导和平。」
谈到现代诗的未来,郑愁予则说,人类生活中有许多神秘的、隐藏的美、不能直接表达的感情。只要这些还存在,诗就有未来。他说:「否则,诗会被娱乐性的媒体取代,尤其是电脑。现在电脑成了手机,年轻人拿着手机,就好像掌握了世界。台湾有很多低头族,在公车上人人都低头看手机。我们小时候坐火车,都是看窗外。我怕的是,低头族会不知道世界的美。」
郑愁予说:「纪弦虽然活了101岁,但还是对他非常捨不得。他是了不起的诗人。我们叫他前辈,不只因为他年龄大,而是他现代诗在台湾创始人的地位和贡献。」
1953年,郑愁予还只是19岁的学生,纪弦便邀他一起办杂志推动现代诗,并且访问金门。后来在金门就业、教书的郑愁予就是这一次的访问爱上金门。
他说:「纪弦虽然比我大20岁,但对我一直以兄弟相称。我们那次去金门,一起喝高粱酒。醉了之后他要我承认,我和他一样是河北人。我说,我祖籍河北,但在济南生,到了台北的济南路(纪弦故居),感觉自己因为诗而重生。说完我们两人就跪在金门的红土上,那种感动,我永远无法忘记。」
郑愁予表示,纪弦所提出的现代诗六大信条,对他影响深远。他并在会中一一用自己的诗验证这些信条。其中第二条称新诗是「横的移植,不是直的继承」。
郑愁予说:「他这一说引来很多批评。很多人说他忘本,还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是横向的移植,给他带上政治的红帽子。但中国诗两千年,内容说的是人的状况,这个不会变,但形式上一定要改变。引入白话、西方翻译的文字及其他文化中的元素。」
为此,郑愁予举的例子,是他最着名的诗「错误」。他说,诗中的时空、人物以及戏剧感的结尾,都是西方常用的文学元素。「错误」是「小城连作」两首诗的第一首,说主人公在江南骑马,遇到正在等人的人,等的却不是他。第二首「客来小城」中,他步行到达目的地的小城,但城门开了却只有「满天云絮,一阶落花」,没有他要找的人。这两个错误,就是他要在诗中表现的「生离死别」的内涵。
当然,郑愁予朗诵到「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的经典名句,立刻引来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纪弦的第四信条是「知性的强调」。郑愁予说,诗要有深度和层次,尤其有象徵意义最好。他以自己的阿里山樱花诗为例,诗中的他和阿里山是同一个人,「我是钟情的阿里。」诗的内容有确切的时间、数字,还有阿里山的风景和特产,「醉在云海里,梦中樱花落。」
他说:「樱花开花的时间很短,但很美,就好像人生,很短、很美、很快活。所以我用樱花来象徵人生。」
纪弦的第五信条追求诗的纯粹性。郑愁予解释,诗的纯粹性来自诗人的性灵。人性讲究合群,诗的纯粹在于关怀别人。而不是为了各种利益,利用诗的张力,达成自己的目的。
他澄清,这种纯粹不一定要是风花雪月。纯粹的诗不怕政治关怀,不怕道德礼教、神话宗教都可以是纯粹。好比纪弦的第六信条就是爱国反共。郑愁予的诗「当撞响和平之钟到八百二十三声」和八二三砲战47万枚砲弹铸成的和平钟一起立于金门和平纪念公园。他说:「这首诗也是纯的,因为它倡导和平。」
谈到现代诗的未来,郑愁予则说,人类生活中有许多神秘的、隐藏的美、不能直接表达的感情。只要这些还存在,诗就有未来。他说:「否则,诗会被娱乐性的媒体取代,尤其是电脑。现在电脑成了手机,年轻人拿着手机,就好像掌握了世界。台湾有很多低头族,在公车上人人都低头看手机。我们小时候坐火车,都是看窗外。我怕的是,低头族会不知道世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