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哥大演讲 深入美国发展独特人生
前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现任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总裁李小加日前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百家讲坛」第四期的演讲嘉宾,以「人生『加』法—实现你的中国梦」为题,和哥大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于许多留学生眼看着中国热火朝天的发展形式,按奈不住想回国发展的冲动,李小加提醒留学生们,不要太功利,应该珍惜在美国读书的机会,静下心来思考和学习,并深入了解美国,甚至普通美国家庭的生活,发展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而未来的人才则取决于这些个人特有素质。
该论坛由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UCSSA)主办,据活动主持人介绍,李小加16岁那年,作为一名石油钻井工人,参加中国最早的海上石油钻塔工作;1979年恢復高考后考入厦门大学英语文学系,之后任职「中国日报」驻北京记者及编辑;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新闻系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
李小加对自己的这一系列身分转换归究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而不是所谓的「华丽转身」。他认为中国70、80年代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他从工人到记者、再到美国留学,也是很自然地顺应国内恢復高考和出国潮的大趋势。
「刚到哥大法学院的时候,老师讲的每一个单词都懂,但就是每个句子都听不懂,同学们发言也都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李小加回忆。但他还是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一家着名律师事务所的暑期实习,曾先后服务于华尔街着名的达维(Davis Polk & Wardwell)与布朗伍德(Brown & Wood)律师事务所,1999年任美林证券中国区总裁,2003年加入摩根大通任中国区主席,2010年成为首位内地背景的港交所总裁。
李小加表示,一次在哈佛大学的讲座,很多同学问他回不回国的问题。很多学生看到国内原来的同学几年内就成功了,就会反思自己来美国是不是浪费时间?到底是为了什么?要不要回去?李小加认为35岁前应该从教育、工作、旅游、品味等多方面积累自己的经验,他还提醒学生30岁以前不要老跟同学联繫互相比较,别人的成功只是在不同的时间积累不同方面的经验而已。
李小加表示,今天的社会相对他读书的年代已经有太大变化,在这个多边社会环境里,每个人都面临很多的选择,与其身在美国一直心繫中国的机会,不如做好自己现在想要做的事情。
该论坛由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UCSSA)主办,据活动主持人介绍,李小加16岁那年,作为一名石油钻井工人,参加中国最早的海上石油钻塔工作;1979年恢復高考后考入厦门大学英语文学系,之后任职「中国日报」驻北京记者及编辑;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新闻系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
李小加对自己的这一系列身分转换归究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而不是所谓的「华丽转身」。他认为中国70、80年代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他从工人到记者、再到美国留学,也是很自然地顺应国内恢復高考和出国潮的大趋势。
「刚到哥大法学院的时候,老师讲的每一个单词都懂,但就是每个句子都听不懂,同学们发言也都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李小加回忆。但他还是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一家着名律师事务所的暑期实习,曾先后服务于华尔街着名的达维(Davis Polk & Wardwell)与布朗伍德(Brown & Wood)律师事务所,1999年任美林证券中国区总裁,2003年加入摩根大通任中国区主席,2010年成为首位内地背景的港交所总裁。
李小加表示,一次在哈佛大学的讲座,很多同学问他回不回国的问题。很多学生看到国内原来的同学几年内就成功了,就会反思自己来美国是不是浪费时间?到底是为了什么?要不要回去?李小加认为35岁前应该从教育、工作、旅游、品味等多方面积累自己的经验,他还提醒学生30岁以前不要老跟同学联繫互相比较,别人的成功只是在不同的时间积累不同方面的经验而已。
李小加表示,今天的社会相对他读书的年代已经有太大变化,在这个多边社会环境里,每个人都面临很多的选择,与其身在美国一直心繫中国的机会,不如做好自己现在想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