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海外学人对中国的影响
这是很特别的场景:长桌子两边坐着两批人。一边是海外学人,马里兰大学教授邱宏达、维吉尼亚大学教授冷绍烇、纽约大学教授熊玠、布朗大学教授高英茂、耶鲁大学访问学者胡佛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许倬云;一边是中华民国国防部三军联合作战训练部主任王昇、国防研究院专门委员周道济及多位总政战部官员。中间是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孙运璇和国民党中央秘书长蒋彦士。

一位不在现场但十分关心会谈者: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他在楼下透过闭路电视观看、聆听。孙运璇、蒋彦士是主持人。会谈地点在行政院大楼,时间为80年代初。

这不是杯觥交错的宴会,而是唇枪舌剑的辩论会,辩论与台湾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大事:是否开放党禁和报禁。

近日阅读许倬云教授回忆录「家事、国事、天下事」,书中说到这段往事。辩论两造主角是王昇和许倬云。

许倬云认为,要开放党禁、要全面开放舆论;要废除事先检查事后报备的出版制度;不要限制报纸和杂志,让他们自由竞争。

王昇则认为,为了国家安全,必须有严格的情资管制。政府的权威不容怀疑。

许倬云回忆:这是台湾首次这样的辩论;辩论很激烈,但无结论。

此次辩论前后,蒋经国曾数次邀请许倬云对谈,无第三人在场。

当年辩论者之一高英茂,后来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政务次长。辩论并非没有结果。数年后,1987年,蒋经国决定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和报禁。

读这一段,很难不令人联想到台海对岸,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以及中共其他高官,有如此胸襟及雅量,和海外学人讨论乃至辩论是否要开放党禁和报禁吗?

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中华民国政府从来没有禁止学生出国留学,当然早年留学没有现在容易。1949至1978年,大陆学生不可能到西方国家留学。留学者都是权贵子弟,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深造。

1950年代初,因为爱国而返回大陆报效祖国的海外学人,几乎每一位都有惨痛经历,有人遭迫害致死。

1978年至今大陆出现留学潮,但北京政府对现在的海外学人,只借重他们的科学、技术或管理、金融等专才,鲜少利用他们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

刘晓波是奥斯陆大学、夏威夷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也是海外学人。何时习近平能和刘晓波坐在一起,讨论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呢?

更多内容请见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