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良城:亚裔BMI逾23糖尿病风险增
为提升亚太裔对糖尿病的警觉性,并加强连结湾区糖尿病防治组织网络,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6日邀请加斯林美国亚裔糖尿病协进会(AADI)创办人金良城演讲。金良城公布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传统中国多纤维、适量米饭与少动物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减少30%到40%的糖尿病风险。此外,亚裔若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3,就须注意饮食与增加运动,来降低罹糖尿病风险。
金良城说,加斯林美国糖尿病中心在为期三年的实验中,挑选糖尿病高风险族群的白人和亚裔,给予相同的中国传统饮食长达四个月,再针对实验对象情况进行追踪,发现多数人体重减轻,身体状况改善,同时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0%到40%。
金良城进一步解释,所谓的传统中国饮食,为60%碳水化合物、15%脂肪以及25%纤维质。加斯林给予的米饭为糙米(brown rice)。他强调,这样的饮食中,绝大部分碳水化合物来自青菜而非淀粉,例如大白菜。他建议,民众饮食应把握这样的比率与原则。
金良城指出,由于亚裔体型较瘦小,因此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订定BMI指数超过30才算肥胖的标准,并不适用于亚裔。一般来说,亚裔的BMI指数只要超过23,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高。以美国亚裔为例,由于饮食和运动习惯的改变,亚裔罹患糖尿病的比率由1%到2%,一下跃升至10%。他希望藉着更多研究与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认证,能够让疾病管制局与国家卫生研究院拨发更多经费,用于研究亚裔糖尿病领域。
金良城透露,未来将有两个研究重点,包括为何亚裔罹患糖尿病的相关BMI指数偏低,还有糖尿病患者罹癌比率是否偏高,希望解开亚裔与暴增的糖尿病患者比率间的关系。
该活动由华人保健计画行政主任周兆年担任主持人,他也唿吁各界投入亚裔糖尿病防治工作,并提升亚裔对糖尿病的警觉。
金良城说,加斯林美国糖尿病中心在为期三年的实验中,挑选糖尿病高风险族群的白人和亚裔,给予相同的中国传统饮食长达四个月,再针对实验对象情况进行追踪,发现多数人体重减轻,身体状况改善,同时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0%到40%。
金良城进一步解释,所谓的传统中国饮食,为60%碳水化合物、15%脂肪以及25%纤维质。加斯林给予的米饭为糙米(brown rice)。他强调,这样的饮食中,绝大部分碳水化合物来自青菜而非淀粉,例如大白菜。他建议,民众饮食应把握这样的比率与原则。
金良城指出,由于亚裔体型较瘦小,因此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订定BMI指数超过30才算肥胖的标准,并不适用于亚裔。一般来说,亚裔的BMI指数只要超过23,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高。以美国亚裔为例,由于饮食和运动习惯的改变,亚裔罹患糖尿病的比率由1%到2%,一下跃升至10%。他希望藉着更多研究与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认证,能够让疾病管制局与国家卫生研究院拨发更多经费,用于研究亚裔糖尿病领域。
金良城透露,未来将有两个研究重点,包括为何亚裔罹患糖尿病的相关BMI指数偏低,还有糖尿病患者罹癌比率是否偏高,希望解开亚裔与暴增的糖尿病患者比率间的关系。
该活动由华人保健计画行政主任周兆年担任主持人,他也唿吁各界投入亚裔糖尿病防治工作,并提升亚裔对糖尿病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