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国际电话卡 实用不实在
国际预付电话卡产业庞大,全美每年可售出超过20亿元的电话卡,该电话卡在移民社区的使用相当普遍。消费者报导(Consumer Reports)杂志8日公布一项针对纽约州预付电话卡的调查报告,发现有四分之三的电话卡没有标註每分钟费率;即使有标註,费率也五花八门,同时还存在多种其他额外附加费,通常电话卡都打不到所标註的分钟。

根据该报告,调查人员一共在纽约州不同移民社区的加油站、便利店等购买了130多张电话卡,打了上百通电话进行测试,通常社区便利店所售卖的电话卡从2元至10元不等,连锁药店和便利店的金额则从10元至30元不等。

消费者报导总编辑Robert Tiernan指出,「虽然现在有很多利用网路的国际电话服务,但对很多消费者来说,使用电话卡已经成为习惯,而且像信用卡一样携带方便快捷」。他表示调查的电话卡主要打往墨西哥、瓜地马拉(Guatemala)、孟买(Mumbai)、中国上海等,而根据比较统计,发现费率差别相当大。例如打往上海的费率最便宜可达到每分钟0.6美分,最贵则达20美分。

Tiernan还表示,大多数电话卡的费率都没有标註或是标註不清,即使有也字如芝麻大,非得用放大镜才能看清,许多电话卡的印刷是五颜六色,除了金额数显得格外大以外,有关额外收费、费率改变不另行通知也都让消费者很难发现。

在调查中,工作人员还发现有的电话卡乱收费现象严重,比如有的电话卡在打通第一次后挂断收取一元钱,首次使用后每周还收取一元的维修费。

纽约州检察长办公室消费者诈骗和保护局助理检察长Keith H. Gordon指出,国际电话预付卡的用户主要是移民和国际游客,有的电话卡为蒙蔽消费者,将电话卡讯息印刷成母语,却偏偏将费率部分印成英文;有时将费率以「单位」(Unit)计算,但其实每单位却还不到一分钟。该办公室在2010年曾和四家电话卡公司和解,罚款95万元。

联邦通讯委员会市场规范部副主任Robert Anguizola则警告电话卡公司,「如果乱收费,我们可以告你」,目前在纽约州、新州、德州、加州都有针对电话卡公司的法律行动。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