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从北大、清华、復旦谈中国的大学
看到北加州北大校友会举行「未名论坛:传承与发展-您心目中的北大人和北大精神」,暨校友会成立20周活动的通知,很自然回忆起,不久前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对目前中国大学的感慨。

钱教授曾被北大学生评为最受欢迎十佳教师榜首,他的着作,只要看到,悉数买下,读后获益良多,并奢望有机会当面向他请益。

钱理群上月在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召集的座谈会上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緻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钱理群是敦厚长者,文章内容深刻却不失委婉。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校友余杰就「年少气盛」了。2002年,余杰发表文章:「从北大看中国知识份子的奴才化」。此处不引内文,从题目看,就知作者立场观点。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资中筠,去年在「资中筠自选集」新书发表会上,也说了发人深省的话:

「我已经不认同现在的(北京)清华了,今年(清华建校)100周年给我发了一个请帖,我拒绝去,我觉得已经面目全非了,我本来想写一篇『哀清华』,但是一想人家在那过生日,就没有这样写,但是真的是这种心情。现在(清华)变得像是一个大官,非常势利,向权力和财力聚集。可惜的是他们招来的,真的是全国分数最高的学生。现在的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有点招天下英才而毁灭之,这是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件事情常常使得我晚上睡不着觉,这是我忧虑的非常深的问题。」

也想起我的老师吴中杰写的「復旦往事」。復旦求学四年,却对復旦历史不甚了解,甚为渐愧。读了这本2005年出版的书,才一窥母校往事。读后的感慨是:1949年之后数十年,復旦大学受到的摧残,罄竹难书,令人泪下。

吴老师和师母前几年来湾区,我对老师说,还是很想回校园读书。他问「你要学甚么」,答「历史」。没想到70多岁的老师也说,「我也想学历史。」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无论是北大、清华、復旦,或中国任何一所大学,学生和校友都应该了解母校历史。

湾区就有一段北大历史:北大中文系校友林昭的妹妹彭令范,前几年把姊姊的日记文稿等捐给胡佛研究院。北大校友庆祝校友会成立周年,不妨把参观林昭文物,作为活动之一。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