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钓鱼台和我
本文作者刘永宁,1945年次,世新三专五届编採科毕业,1967年进徵信新闻报任实习记者,续任中国时报社会记者,1970年9月2日和另三名中时记者登上钓鱼台。刘永宁1975来美,任美国中国时报周刊记者,兼台湾时报周刊特派员,后因採访郑文彬案受伤离职,在美经商,现已退休,定居北加州湾区。

前 言

自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ECAFE)于1969年发表Emery Report以后,琉球群岛及钓鱼台群岛的国际纠纷,已动盪43年,由于其间涵盖多国经济利益、民族情感,故此国际纷争必然还要延续下去,时间很可能比前面的还要长。虽不成「世界火药库」,但视为「亚洲鞭炮场」并不过分。

台湾海盆

琉球群岛是日本九州和台湾间六个群岛的总称,最南面的钓鱼台列屿,日称Senkaku(尖阁群岛」,就是国际争纷的焦点。从地缘说,它是台湾大屯山向东北海底延伸的陆地礁层,所以在联合国远东及亚洲经济委员会(ECAFE)1969公布的Emery Report,称整个东海大陆礁层为「台湾海盆」(Taiwan Basin),意义可想而知。

它在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尚氏王朝递表臣服朝贡,列为藩属,英文states within states,即西方所谓父子国(affiliated,affiliation),1432年明朝「顺风相送」一书多次论及,指明钓鱼台并不包括在琉球王国36岛中(见李则芬「中日关系史」一书)。

但时代潮流不知怎么地转动,却把这个原属台湾宜兰头城镇的六个礁岛,变成日本的领土。二战战胜国的中国,没有扩张领土,但战败国却扩张了,这是什么逻辑和道理?什么国际正义?思索多年,发现有三个来由:一是日本有扩张领土、掠夺资源的野心;二是国府早先警觉不够,往后又挡不住时潮;三是美国机关算尽,及早佈局,才演变成今天的局势。

日本巧取豪夺

日本其实很清楚琉球群岛并不包括钓鱼台,他们在1961年建设省国土地理院第8期第8号批准出版的南九州地图,只标注西南诸岛,而无尖阁群岛(即钓鱼台列屿),但其狼子野心从无停顿,对琉球及钓鱼台先是巧取,后是豪夺。

1951年美国纠合52国,和日本订定「对日和约」,以确定託管的法律地位,首相吉田茂很婉转,几近乞怜的态度,要求保留琉球的剩余主权,这是日本迈向巧取的第一步。

1961年,琉球居民和美军贫富差距太大,日相池田勇人抓到机会,自愿金援琉球政府,总计7亿2000万美元,唯一条件是在琉球挂日本国旗。

1969年尼克森提出「关岛主义」,收缩美国在亚洲势力,佐藤荣作毛遂自荐,愿多负担亚洲事务,于是就琉球群岛未来和美谈判,意大利「罗马和平报」透露日本拿出20亿美元,达成琉球归还日本协议,尼克森宣佈归还日期是1972年。

此时Emery Report已公佈于世,佐藤加快脚步,对台湾政府以支持联合国席位为诱,并保证有佐藤在位,就不会承认中共。形势比人强,蒋介石没有作强硬的反对。

1972年,中共与美国的上海公报公佈后,日相田中角荣没有佐藤的负担,于是以东海春晓浅海油井的谈判为基础,和中共画定舟山群岛东面浅海油田之中线,也封了中共的嘴,巧取至此得逞。接下来就是用1997年和美国定的「新美日安保条约」为护身符,不顾各方谴责,狰狞面目展现,准备「豪夺」。

疑问的起点

至于国府早年为何没有足够的警觉,导致今日风波?那就要从一则我挖出来的新闻说起:

在1967年9月,台湾一家大报因不慎刊登美国归还琉球给日本的消息,而遭封报六天,总编辑辞职。这在那戒严时期,是新闻中的新闻,其中必有内幕,经过我锲而不捨追踪挖掘,加上我们湖北籍大家长陶希圣先生透露,才道出一个故事,经家父转到我手中。

家父转述陶公的话,开头是提到王宠惠,因为他是参加开罗会议的国际法专家,他在开罗会议最后一天,即1943年11月27日要离开埃及前,蒋介石特别交代,有关罗斯福要将琉球交给我们,而我们又拒绝的事,只有少数人知道,王是其中之一,千万不要外传,结果消息还是漏出来了,回到重庆,王被国民政府高层人问急了,不得不承认。但他强调委员长很懊悔,希望大家不要再提。陶公在座,亲闻此事。

陶公并很小声对家父说,现在又发现「黑金」,地理位置又和台湾这么近,当时给你又不要,还有更多的证据证明中、美、英、苏四国中,只有我们最老实,没有扩张领土,怎么不后悔?所以提到琉球归还给曰本,并见报披露,蒋总统非常生气。

现在胡佛研究院蒋介石日记中,就有两段在开罗会议前后写的,印证陶公的话:

11月15日出发前的日记:「琉球和台湾在我国历史上地位不同,而以琉球为一王国,其地位与朝鲜一样,故此次提案对琉球问题决不提」

另11月25日,这是会议其间:「7时半应罗总统之宴,直谈到深夜11时后辞去,尚未谈完约明日再谈,要旨是(1)日本未来国体问题…

2)谈领土问题,…惟琉球问题可由国际机构委託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议,一则以安美国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属日本,三以此由美国共管比为我专有为妥也」

从陶公言外之意,蒋在开罗会议中,不能说失误,但可说失算,尤其到了台湾,越想越气,在那次会议中,失的比得的要多,钓鱼台就是其中之一。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尔虞我诈的开罗会议,就知道钓鱼台纠纷的来龙去脉。

尔虞我诈

开罗会议是美总统罗斯福为战后亚洲和平秩序,而由美、英、中、苏四国在1943年11月22日到27日六日中,共商大计,他认为这四国人口总数是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大国警察」是和平稳定基础,这是冠冕堂皇的说辞,其实虽不是坐地分赃,也是大股东召开股东会议,发股东红利了。

国民政府当然是小股东,但蒋介石能成国际舞台主角,为「四强之一」,并收回东北四省、台湾、澎湖,他已非常欣慰,其日记如下:

「东北四省及台湾、澎湖岛已经失去50年和12年之领土,而能获得英美共同声明归还我国,而且还承认朝鲜于战后独立自由,此何等大事,此何等提案,何等希望,而今竟能发表于三国共同声明之中,实为古今中外未曾有之外交成功也」

从这字里行间,可以知道蒋是兴奋而自满的,蒋那里会相信,前面的陷阱一串。如不信,只要看中,美,英各国代表团,就能知道花样在那里。

由于这是分红利,和国家未来利益大有关连,其斗争伎俩比在战场上还惊险,所以英,美精英倾巢而出,英国代表团有名单的165人,美国少点,149人,其中不缺中国问题专家、对日、对苏、对英等情报专家,对方想要什么?底线如何?如果没把握,还要在各国代表团内埋伏细胞,互相印证、推敲,那是在没有电脑时代,最庞大的智库。

而国府代表团呢?除安全护卫及官邸侍从外,共20人,计蒋介石、宋美龄、王宠惠、商震、林蔚、王世杰、董显光、杜建时、钮先铭、杨宣诚(此人在会议中建功)、朱世明、俞济时、俞国华、黄仁霖、李惟果、周至柔、陈希曾、王赓,及两位美国人:史迪威、陈纳德,另外不交外交认证书的郑介民(主管安全)以及驻埃及全权公使许念曾,外交部常次胡世铎(见张其昀1952 开罗会议实记一书)。

团员中没有外交部长宋子文,蒋因史迪威事件,已将宋子文政治软禁,其职务由王宠惠接任,史迪威以中国战区参谋长参加会议,这是后患无穷的大败笔。

史迪威这枚棋

史迪威是马歇尔在蒋身边的棋子,他早两日到开罗,早到原因除供给中国代表团的情报,同时在罗斯福、马歇尔前痛陈蒋介石的不是,称援助他的物资,都到他私人部队里,是一个军阀,其他林林种种,经他渲染,慢慢左右罗斯福对蒋的好感,最不智的是蒋留他去参加德黑兰会议,经他搬弄是非,结果把开罗会议的两个重点,一是反攻缅甸,二是10亿美元贷款被推翻。

另外一成员王赓是中国第一位西点军校毕业生,当过孙传芳的参谋长,他是美国要求的,其前妻陆小曼比他名气还大。这样的代表团,我们还有什么秘密?我们想要的、有准备的,和毫无准备的议题为何?底线在那里?和那国有矛盾?怎么见缝插针,全部暴露。比如蒋介石和邱吉尔,在会议中的你来我往,就是吃亏上当的例子。

杨宣诚和邱吉尔的几道菜

英国这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当家「花旦」是邱吉尔,早在1942年2月5日,邀蒋介石访印度后,就已结下樑子,简单的述诉,就是蒋被甘地说服(一说中甘地的圈套),趋向印度独立,不走英国要求「自治」的方案,而和英邀请蒋访印的原议,大异其趣,邱吉尔甚愠,如今再度见面,他便一道道菜陆续搬出。

首先是邱认为向日本索还领土,只能限于二战占领土地,不能追究以往,否则没完没了,听起好似很有理,但项庄舞剑,目的当然是和香港、九龙有关。

邱这招在罗斯福调停,蒋答应搁置港、九问题,王宠惠力争,英才允许把归还台湾、澎湖列入宣言中。

但第一次英文初稿,是罗斯福的私人助理霍普金斯(Harry Hopkins)把小笠原群岛写成澎湖群岛,国府军委会外事局长、留日及留美的海军中将杨宣诚,马上指出错误,要求改正,但澎湖英文是什么?中美英三方,你看我,我看你,此时杨宣诚拿出一份稀有的英国海军地图,查出为Pescadores,在场中外官员这才多看这个湖南人几眼。杨宣诚中将不只如此,并在中英文宣言定稿前,又一次发现问题:在英国所拟稿中,是按蒋介石意思,写「台湾所附属各岛屿」,杨宣诚认为台湾,及澎湖群岛要分开註明,因为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台澎是分别以二款、三款,列入条约中。如今收回也要分别列款,此提议在场中外人士又没话说,照列「台湾所附属岛屿」以及「澎湖所附属岛屿」应归还,否则收回澎湖必有纠纷,再加国际野心家和日本勾结,后果必定严重。所以澎湖县应替杨宣诚中将立碑,以为纪念。(杨中将已于1962年3月过世于台北)。

第二道菜也是邱吉尔最辣的一道,就是原本日本「归还」台湾、澎湖的宣言,在最后一天,邱要改「日本归还」为「日本放弃(renounces)」,下面是这段话原文:

Article 2(b) Japan renounces all right, title and claim to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于是中、英两代表团又僵持不下,结果还是和事佬罗斯福出面,中国代表团王宠惠据理力争,后因邱吉尔别有用心,就没有坚持了。但留下后来台独分子的最大藉口,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就是从这里来的。

美式花枪

和英国交手,我们是赢回了面子,失去了里子,更被英美看透的是,我们没有实力,但很感情用事。在亚洲因蒋的正义,朝鲜、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都独立了,长远来看,这些国家得的好处,比中国还多,从英、美、苏这些大国的角度来衡量,我们是理想冲过了头,他们怎么会让中国当亚洲老大,做大哥要花代价的。果然第一个代价要付的就是琉球群岛,并影响到今日的钓鱼台。

岛屿在海权国家,是极其重要,尤其这个曾在二战末期,伤亡共5万美军的沖绳群岛,到今天还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空军基地(加首纳、普天间两基地)。所以会议第二天就由罗斯福向蒋介石提出琉球是否归属中国,王宠惠在座,(见美国务院FRCU1943FRUS Cairo Conference)。当时因蒋模稜两可,罗斯福又于11月26日会议结束前,再提一次,得到的答案,就是蒋介石在日记上所说的「中美共管」‧

简而言之,对琉球群岛,蒋介石是很消极的,其一是现实问题,国力不足,没有海军,更无长期补给巡弋能力,其次是国内的事千头万绪,琉球又曾是独立王国,排列次序应是最后解决。其三也是最为蒋介石顾忌的,便是开罗宣言定稿,将于12月1日公佈,在开宗明义就为「中、美、英三国绝不为己图利,亦无扩张领土的意思」,如果蒋答应占领琉球,那中国不是违反宣言的第一个国家吗?邱吉尔、史大林会甘心?到时恐怕连台湾、澎湖收回都会出问题。

所以蒋介石答应和美国「共管」尚属及格的回应,因为这回答是「试探」的反试探,从此罗斯福已充分了解蒋为「安」美国的「心」,对琉球不会「动念头」了,所以再也不提,更不会和中国「共管」。那美国真不想要琉球吗?请阅美国两则公报:

第一,美国参谋长联席会在开罗会议前一月公佈JSC570/40报告,指明琉球群岛的战略地位重要,其后又公佈JSC570/50报告,建议和小笠原群岛一齐託管。

第二,在开罗会议前美国国务院已发佈「我们对华政策不是根据感情而制定的,它是根据开明的民族利己主义而制定的,其动机是出于国际安全及福利的考虑」(见美国外交关系,外交文件集,马尔他及雅尔达会议1945年)。

在这样的架构下,会把一个用5万伤亡而换来的群岛拱手于他国,答案就不必说了,而且动作很快,1946年11月美国政府发佈新闻:把小笠原群岛、琉球群岛,原日本託管区域置于美国战略託管之下,并将此方案向联合国提出,全案从此而定。接着发展就和钓鱼台发生关连。时间是1953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

27号令

此时远东局势大变,韩战中共和美国打得血流成河,到1953年7月才刚结束,美苏冷战已久,中华民国已退居台湾,在国际间发言权甚微,更无力反攻,这样情势,琉球战略位置更趋重要。于是这天,琉球指挥官,琉球政府副总督,美国陆军中将 General David Ayers Depue Ogden 片面宣佈琉球群岛是包括北纬31度以南,从九州到台湾的所有岛屿,其中包括钓鱼台列屿,这就是法理薄弱、纠纷至今的「27号令」。

在当时这「27号令」不但没有反对声音,而且颇受欢迎,因为这里尚未发现石油,完全是出于战略性的考虑,可以对中共、苏联作迅速反应,所以日本、韩国最欢迎,而中华民国台湾也不愿反对。1958年「八二三炮战」中,压制中共的203公釐,八寸巨砲,都是从琉球运出的。

问题突然复杂起来的是在1968年6月,美国航空地磁所已发现台湾东北部有大量海底藏油,为得到更确实的地层资料,需要物理测验,美国不出面,提交联合国,由包括12名台、日、韩、美的地质学家组成探勘团,在(CCOP)支持,请K.O.Emery 率领,坐上美国海军海洋局的F.V.Hunt号探勘船,在东海及黄海探勘六周,除还需要一次震测(seismic survey)外,证实台湾海盆即钓鱼台列屿,「有巨大石油潜力」,并由12人合着报告于1969年年初完成,这就是引起东海石油主权争纷的「艾默利报告」。

大佈局

美国国务院早半年多就已知道这里天然资源,又有「27号令」在手,经过很激烈的辩论后,因为琉球是託管体制,深海钻油花费太大,美总统尼克森已开始佈局访问中国大陆(1971年宣布访北京,1972年7月就和中共发布上海公报,1978年建交),决定依现有条约,包括1951年、52国对日和约(没有中共及台湾),由尼克森总统于1969年5月28曰宣布,在1972年前归还琉球给日本(时间配合刚刚好)。

这真是美国外交策略上机关算尽的大佈局,因为他知道迟早要和中共建交,而中共必称台湾是其领土一部分,这个海底资源怎么也不能交到台湾,万一台湾被中共「统一」怎么办?

所以归还给日本,虽在国际法理有些争议,还是最好的选择,至少日本是中共最不愿意看到壮大的国家,中共也是日本最不希望壮大的,彼此矛盾,最合理想。

其次,这块「 肥肉」一经抛出,中、日必交恶,如无美方出面调停,争端必无限期拖延下去,结果谁也得不到资源,美国还是控制亚洲。

如果双方不忍耐,擦枪走火,小型军事冲突,那至少很长一段时间无任何油公司敢投资巨额资金钻油。东海藏油等于没有。行笔至此,对美国这几手外交策略,真是没话说。

保钓运动

我是于1970年9月2日和另外三个同事登上钓鱼台列屿,升起中华民国国旗。此后全球华人掀起了「保钓运动」,而且此运动一直延续至今。由于运动本质大部分是民族情感,所以左、右、中、独,拉帮结派,各显神通,不幸中华民国正处外交困境,和中共在外交领域交手中,节节败退,对此运动,根本无通盘预计,在国力本不足,又不能讲硬话下,海外民心大失。反观中共,周恩来正坐在相反位子,一党独裁,指点江山,结果不费多少力量,大收人心,现在回顾红麈,真是不胜唏嘘!(有时真认为中共应发我一个奖章才对,一笑)。

为何国府送出的留学生,或早年出国已有成就的学者,这么快的就和国府分道扬镳,我个人认为那就是戒严的苦果。

国府的戒严就是封锁国外不利于我的资讯,国内只有一言堂,不能讨论共产主义,所有国民都没有打预防针,尤其要出国的知识分子,在国际青年的同一代,非常纯朴,连大麻、LSD碰都没碰过,这样的赤子,就是戒严法下的标准型,君子欺之以方,怨不得人也!所以开放性社会是可贵的,是长远的,任何一党专政的政体,就会踏上国府的后麈,苦果不能避免,望中共当局以此为鉴。

常有人问我历史有何用处?过去的事还提它作什么,我总是耐心地说:医院为什么要病历?那就是历史,如无病历如何治病?虽然有病历还是有医不好的病人,但病历制度不能废,历史也一样,虽历史经常重覆,但再次重演的历史,本身也是历史,历史的教训最是不能忘的。

我今天把钓鱼台整个前因后果整理出来,就是把中华民国从1943年到今日的「病历」翻开来,让所有有心之人来检验,来了解。因为未来半个世纪,钓鱼台争纷必定高潮迭起,惊涛骇浪,再加上美国精心运作,中共民族意识高涨,必为多事之秋。台湾因离它才一百海浬,躲是躲不掉的,为小心谨慎下这盘新棋,预测所有可能发生的假设,以及应变方式,希望为政当局能从这「病历」中启发智慧,更希望点燃全民的智慧,「小国事大国取之于智」,光靠行政官员的智慧,这个时代已经不够了。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