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南湾艺文界看莫言系列
琼斯:引导更多人 进入中国文学

(柏克莱加大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记者陈巧伦柏克莱报导

柏克莱加大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琼斯(Andrew Jones)认为,莫言是1980年代中期后,最重要的新浪潮文学作家之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相信可以引导更多读者,进入莫言所描述的高密市和现代中国文学。

琼斯表示,中国研究中心曾两次邀请莫言来访。第一次在2000年3月,邀请莫言访问并讨论其写作风格;第二次在2010年10月,邀请他参加和中国文化部共同举办的中美文化论坛。他分析莫言的作品脱离毛泽东时代的政治束缚,融合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和传统中式传奇小说,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乡野传奇」风格。

琼斯认为,莫言善用中文展现说故事的天分。他很喜欢莫言早期的作品「透明的红萝蔔」,并在柏大的「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中,将该篇文章作为指定教材。





舒建华:莫言土生土长 中国骄傲

(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馆长)

记者李荣库比蒂诺报导

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馆长舒建华指出,土生土长、未曾留学的莫言获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骄傲,具有重大的象徵意义。

莫言2009年应邀至史丹福大学讲学,舒建华当时常与莫言互动。莫言要回国时,舒建华送他去旧金山机场。舒建华回忆,当时莫言赠送他一本长篇小说着作「生死疲劳」,舒接过书后回应:「小说家一定要有代表的长篇着作,就像画家张大千总认为画家要有大(尺寸)作品,才有气势,也更有传世的价值。」

有人认为莫言出身军旅,具共产党员身分,甚至莫言有「毛粉倾向」(指莫是毛泽东的粉丝)。舒建华认为,莫言在山东农村长大,当时要出人头地只有当兵跟考大学两条路。莫言选择从军,从军入党非常自然。他表示,莫言这些选择「一点也不奇怪」,而且莫言作品并不服务特定政治意识形态。





林中明:华人作家地位 受肯定

(北加州作家协会会长)

记者李荣库比蒂诺报导

为庆祝作家莫言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北加州作家协会会长林中明11日宣布,13日将在硅谷亚洲艺术中心举办「庆祝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座谈会」,从文学与历史回顾的角度分享交流此一喜事,欢迎爱好文学朋友参加。

林中明说,莫言得奖是无比盛事,也肯定华人作家的地位。广义而言,莫言算是第四位华人得主,前三位应是:自我「认定」为镇江人的赛珍珠、不幸身故而与诺贝尔奖擦身而过的沈从文,以及华裔法国小说家高行健。

林中明过去曾花很多时间研究赛珍珠与其他几位作家,座谈会讨论莫言的文学贡献以外,也会从历史纵深角度回顾华人作家史。

时间:13日(周六)下午4时;地点:硅谷亚洲艺术中心,3777 Stevens Creek Blvd,Santa Clara。





范迁:选东选西 最后选出个一般

(湾区作家)

记者刘开平旧金山报导

范迁说,此次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有点像香港选美,「选东选西,最后选出一个一般的。」

范迁也认为,莫言的作品有其特点,不受潮流影响,一直向自己既定的方向走。但是,除了他早期作品,中国大部分读者不会懂得他在作品中传达的对存在的思考。此外,「他的眼光从未超出中国本土之外,甚至连城市的生活都不太多。」

对于2005年德国书展上,莫言看到戴晴和贝岭等中国异议作家就离场一事。范迁说,「至少缺少包容。」莫言两年前,以「不了解」为理由,拒绝对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一事发表意见。范迁说,「怎么可能不了解?遇到现状,他就把目光转向别处。」

莫言和高行健相比,范迁认为,高行健是形而上,莫言是形而下,「但并不是说『形而下』就不好。」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