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协索捐款 业者捐了5次
有人打着「警察协会」名号以「捐款」、「赞助年刊」为由索取捐款,已波及洛杉矶、圣地牙哥等地按摩、足浴、餐饮、美容等众多华人服务业者。在橙县经营中餐馆近十年的华人业者日前致电本报反映,从2010年起就接到自称「警协」亚裔「社工」的华人女子不断打电话到店里,以不同名义要求捐款、赞助年刊,前后累计已捐五次。业者一直不疑有他,直到看到本报报导才意识到可能此「警」非彼「警」。
这位餐馆业者表示,「警协」电话商家索取捐款,「从2010年开始,突然不断有电话打来店里」,要求捐款,每次都是一位讲标准国语、自称「警协」的亚裔社工、翻译的华人女子。2010年,这位业者一次捐450元,获得「警协」颁发「金牌奖状」。对方通过UPS快递给业者,然后业者将开好的支票交给快递人员送回。
到2011年11月,「警协」再次上门索取捐款,业者认捐250元。但不出一个月,「警协」再次来电索捐,并声称这次是捐给「消防员协会」,业者又捐了195元。
「每次支票抬头都让我开Police and Sheriff Association Year Book(警察协会年刊)」,且对方每次与业者联繫,都只是通过电话和快递完成交易,「没见过人,也不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办公」。除了第一次捐款发给「金牌奖状」,此后再捐款,每次只发给一张汽车贴纸。
今年3月,对方再次来电,索取捐款,业者认捐了250元。到8月,「警协」催捐电话又打来店里,声称「这次是2013年的」。业者仍然相信对方是「警消」部门,开了195元支票,但因出门在外,UPS快递员两次上门,均未取得支票。
「警协」之后又打电话给业者,声称「每次UPS上门取支票,协会都要付12元费用」,要求业者改用传真,将支票传真至一个指定的800电话号码。业者照办,对方不出两天就取走款项。
业者表示,三年间先后累计捐出1300多元,从来未对「警协」起疑心,也没有向当地警消部门求证。直到日前看到本报报导,发现自己的经历与其他华人业者相似,才意识到可能此「警」非彼「警」。
这位餐馆业者表示,「警协」电话商家索取捐款,「从2010年开始,突然不断有电话打来店里」,要求捐款,每次都是一位讲标准国语、自称「警协」的亚裔社工、翻译的华人女子。2010年,这位业者一次捐450元,获得「警协」颁发「金牌奖状」。对方通过UPS快递给业者,然后业者将开好的支票交给快递人员送回。
到2011年11月,「警协」再次上门索取捐款,业者认捐250元。但不出一个月,「警协」再次来电索捐,并声称这次是捐给「消防员协会」,业者又捐了195元。
「每次支票抬头都让我开Police and Sheriff Association Year Book(警察协会年刊)」,且对方每次与业者联繫,都只是通过电话和快递完成交易,「没见过人,也不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办公」。除了第一次捐款发给「金牌奖状」,此后再捐款,每次只发给一张汽车贴纸。
今年3月,对方再次来电,索取捐款,业者认捐了250元。到8月,「警协」催捐电话又打来店里,声称「这次是2013年的」。业者仍然相信对方是「警消」部门,开了195元支票,但因出门在外,UPS快递员两次上门,均未取得支票。
「警协」之后又打电话给业者,声称「每次UPS上门取支票,协会都要付12元费用」,要求业者改用传真,将支票传真至一个指定的800电话号码。业者照办,对方不出两天就取走款项。
业者表示,三年间先后累计捐出1300多元,从来未对「警协」起疑心,也没有向当地警消部门求证。直到日前看到本报报导,发现自己的经历与其他华人业者相似,才意识到可能此「警」非彼「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