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何凤山美墨边境史料 侨界收藏
15年前(1997年)的9月28日,一位年届耄耋、曾服务中华民国外交界多年的华裔长者在旧金山静静地走完人生旅途。由于他生前曾被指控「挪用专款」,遭外交部强迫退休、监察院弹劾与司法院撤职等惩戒,台北官方无人出席他的葬礼,这位长者就是曾任中华民国驻埃及、墨西哥、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四国大使的何凤山(1901-1997)。

但世人并未忘记他。首先是北京方面「人弃我取」,很快肯定何凤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历史功绩:他曾以发放签证的方式,帮助德、奥两国数千犹太难民逃离纳粹政权魔爪;继而是以色列政府在北京相关单位协助下,查证确认何凤山的救人义举。在他去世后的第四年(2000年),以色列的「大屠杀博物馆」授予他「国际义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 )崇高称号。接着2004年,以色列一个基金会又向他追赠「人道主义奖」,由他的女儿何曼礼代领。

何凤山在台北外交部的人事档案中是「抗命渎职」、操守不佳的负面形象,但在万里之外的以色列,人们却含着热泪为他树碑立传,感激他的救命之恩;在中国大陆,人们也郑重接回他的骨灰,以英雄的模式安葬于他的故乡湖南省益阳市。一个人身后的毁誉如此悬殊,确属少见。

何凤山拯救数千犹太人的事蹟发生在1938年至1940年间,他原任中华民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一等秘书,但奥国很快被希特勒德国吞併,驻奥大使馆遂改为驻维也纳总领事馆,成为中国驻柏林大使馆的下属单位。何凤山于是留在原地,改任总领事。

这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已是满城风声鹤唳,犹太居民被送进死亡集中营。要逃脱厄运,唯一的出路是拿到外国签证,出走异域。但当时西方各国为免触怒德国,纷纷宣布无法接受犹太移民。曾有一位17岁的犹太青年艾瑞克为取得一纸签证,先后向50个国家驻维也纳的领事机构求助,竟无一国肯施援手。

出身贫寒的何凤山精通德语,更富于同情心。他不顾顶头上司、驻德大使陈介反对,向登门申请中国签证的犹太人大开绿灯,批准他们前往上海。犹太人口耳相传,到中国总领事馆求助者很快排起长龙,何凤山与领馆同仁日夜赶工,尽量满足。对照保存至今的签证号码,可知何凤山署名发出的签证至少有2000份。前述的犹太青年艾瑞克也在几乎绝望之际,得到何凤山的帮助,全家20口人均获准前往中国。家中有人后来被纳粹分子逮捕,也因出示中国签证,得以侥倖获释。

何凤山在30多年外交生涯中,还在美墨边境留下过足迹。1958年,他就任中华民国第四任驻墨西哥大使,到职后不久,就前往墨国华人主要聚居地墨西加利(Mexicali)视察侨情,受到地方官员与侨胞欢迎。墨西加利的「下加州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人、知名画家欧阳民一贯致力于蒐集中墨两国交流的史料与文物,他的收藏中就有当地市长向何凤山大使赠送市钥、何凤山回赠刺绣工艺画的两张照片。

何凤山遭到官方惩处后,与台北方面渐行渐远,北京方面则向他伸出统战之手,邀他回老家参访,与长沙的母校师生会见。何凤山1997年辞世,台北未置一词,北京方面却由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出面敬献花圈。2005年在北京出版的「犹太人在中国」一书,详细记载何凤山的生平事蹟,给予极高评价。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